除
夕
有
感
(
其
一
)
愁
逐
梅
花
暗
上
头
,
谁
携
樽
酒
共
登
楼
。
玉
关
有
誓
怜
班
老
,
铜
柱
终
标
羡
马
侯
。
细
草
春
风
还
故
国
,
轻
烟
禾
黍
尚
离
忧
。
韶
华
明
日
四
十
二
,
犹
向
南
山
学
饭
牛
。
怀古
写景
节日
抒情
励志
咏物
怀旧
佳节
春天
离别
赏析
这首诗《除夕有感(其一)》由明代诗人薛雍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历史感慨,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深刻思考。首联“愁逐梅花暗上头,谁携樽酒共登楼”,以梅花暗喻冬日的寂寥与愁绪,诗人仿佛在梅花的陪伴下独自登楼,借酒浇愁,却无人相伴,表达了孤独与愁苦的情绪。颔联“玉关有誓怜班老,铜柱终标羡马侯”,引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西域的典故,以及马援南征交趾、立铜柱为界的故事,表达了对古代英雄壮志未酬、忠诚报国精神的敬仰与惋惜。颈联“细草春风还故国,轻烟禾黍尚离忧”,转而描写自然景象,细草在春风中摇曳,似乎回到了故土,而轻烟笼罩下的禾黍田地,依然承载着离别的忧伤,寓意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离别之痛的回味。尾联“韶华明日四十二,犹向南山学饭牛”,点明了时间的流逝,韶华易逝,诗人虽已年过四旬,却仍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农耕文化的尊重,选择在南山学习如何喂养牛羊,体现了对简单生活和平凡岁月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抒发,也有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与反思,最后回归到对自然与生活的朴素追求,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邃的情感世界。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两同心(其二)
宋·柳永
伫立东风,断魂南国。花光媚、春醉琼楼,蟾彩迥、夜游香陌。忆当时、酒恋花迷,役损词客。别有眼长腰搦。痛怜深惜。鸳会阻、夕雨凄飞,锦书断、暮云凝碧。想别来,好景良时,也应相忆.....
上巳日作
清·爱新觉罗·弘历
良辰南苑畅登临,婉娩青春即渐深。蛾月一痕刚挂汉,莺时几树欲笼阴。悦怀诗境无边富,蓄眼韶光底用寻。猎罢佽飞陈马技,聊徵故事射华林。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