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景
秋景
咏物
咏柳
情感
愁思
怀古
离别
秋天
写雨

赏析

这首《垂杨·秋柳》由清代诗人李荃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柳树在凄风苦雨中凋零的画面,充满了悲凉与哀愁的情感。开篇“秋风袅袅”,以轻柔的秋风起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寒意的氛围。接着,“渚芦叶乱,井梧阴小”两句,通过描写芦苇随风摇曳、梧桐树下阴暗的小径,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景象。“极目萧条,几枝衰柳垂官道,丝丝摇落同荒草。”这四句直接点明主题,将目光聚焦于垂柳之上。衰败的柳树垂挂在官道两旁,与周围的荒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凄凉的画面。柳树的摇曳仿佛是秋风的叹息,与荒草共同诉说着季节更迭的无奈与哀伤。“怅张绪、风流已渺。想章台、无数栖鸦,绾暗愁多少。”这里运用典故,借张绪和章台的故事,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失落。栖鸦的鸣叫,似乎在为逝去的美好哀悼,暗含着无尽的愁绪。“一自尊前折了,但疏雨暮云,断烟斜照。”这一段描述了柳树在风雨中的命运,它曾经在尊前被折取,如今只能面对着稀疏的雨点、傍晚的云彩、断续的烟雾和斜照的阳光,孤独地度过余生。“莫上妆楼,树犹如此飘零早。”这句话借用“树犹如此”的典故,表达了对柳树过早凋零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声声羌笛添愁抱。漫相怨,青青今老。”羌笛的声音在空中回荡,增添了几分愁绪。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无奈与哀叹。最后,“更谁怜、残月晓风,人去杳。”这句话点明了孤独与寂寞的主题,即使在残月的照耀下,拂晓的微风中,也无人能理解或陪伴,表达了深深的孤独感。整首诗通过对秋柳的描绘,展现了深秋时节的凄美与哀愁,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富有画面感,是一首典型的抒情佳作。

猜您喜欢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宿松树塘
清·和瑛
苍松傲雪青霄上,六尺方床对松放。清秋月照松间雪,雪月交光松心壮。四时盘错不改柯,夭矫虬龙茁无恙。忆自天戈西北指,大木斯拔疾雷将。旦旦伐之四十年,梁栋尽供都料匠。赖有相传不.....
河传
清·杨继端
雨过。林霁。嫩凉初到,新秋天气。穿针恰上曝衣楼。同倚。晚霞如织绮。七襄轧轧何时歇。经年别。人世休嫌拙。渡银河,灵鹊多。蹉跎。海枯情不磨。
寄钱允吉
元末明初·蓝智
故人七月海南来,言向蓟州省亲去。故垒荒台秋正深,断雁残鸦日云暮。吴中风味誇莼鲈,舟过钱塘酒屡酤。钱王铁箭江上有,子胥怒涛天下无。王事有程须早发,别家又是中秋节。平生意气薄.....
青鸟泉
唐·张乔
祗此沉仙翼,瑶池似不遥。有声悬翠壁,无势下丹霄。净濑烟霞古,寒原草木凋。山河几更变,幽咽到唐朝。
还都道中诗三首(其三)
南北朝·鲍照
久宦迷远川,川广每多惧。薄止闾边亭,关历险程路。霮䨴冥寓岫,濛昧江上雾。时凉籁争吹,流荐浪奔趣。恻焉增愁起,搔首东南顾。茫然荒野中,举目皆凛素。回风扬江泌,寒□栖动树。太.....
中秋西桥饮酒和卢申之韵
宋·赵肃远
翠蘋风起落残红,秋月正圆秋气中。但怪肩吾轮桂长,未容文举酒樽空。帆归南浦潮回北,人散西桥斗转东。乌鹊高飞惊远目,误疑天际有来鸿。
和陈监四郎秋雨中思从弟据
唐·王维
袅袅秋风动,凄凄烟雨繁。声连鳷鹊观,色暗凤凰原。细柳疏高阁,轻槐落洞门。九衢行欲断,万井寂无喧。忽有愁霖唱,更陈多露言。平原思令弟,康乐谢贤昆。逸兴方三接,衰颜强七奔。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