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
送
手
撚
金
仆
姑
,
腰
悬
玉
辘
轳
。
爬
头
峰
北
正
好
去
,
系
取
可
汗
钳
作
奴
。
六
宫
虽
念
相
如
赋
,
其
那
防
边
重
武
夫
。
边塞
离别
送别
宫怨
忧民
抒情
译文
手中握着金仆姑,腰间挂着玉辘轳。
向着北边的爬头峰前进,正好去征服,把可汗锁起来当奴隶。
虽然后宫嫔妃怀念司马相如的文采,但边境的安危更看重勇武的将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英勇出征的场景,语言雄健,气势磅碍。"手撚金仆姑,腰悬玉辘轳"一句,生动地勾勒出了将军威武的形象和装束,显示了其高贵与权力。"爬头峰北正好去"表明了将军即将踏上北上的征途,前往边疆。"系取可汗钳作奴"则是将军对敌人的处理方式,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也展示了将军的武力和权威。而后两句"六宫虽念相如赋,其那防边重武夫",则是在说尽管皇宫中的女性可能会思念那些懂得文采的男子(相如),但在这场战争中,更需要的是守卫边疆的勇士。这不仅反映了战争时期社会的价值观,也体现了诗人对战争与和平、武力与文化之间关系的思考。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展现了战时的紧张氛围以及军事力量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文人之才的怀念。
杜牧
492首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汉族,唐代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
唐·张说
离亭拂御沟,别曲舞船楼。诏饯朝廷牧,符分海县忧。股肱还入郡,父母更临州。扇逐仁风传,车随霖雨流。恩光水上溢,荣色柳间浮。预待群方最,三公不远求。
点绛唇
宋·苏轼
月转乌啼,画堂宫徵生离恨。美人愁闷。不管罗衣褪。清泪斑斑,挥断柔肠寸。嗔人问。背灯偷揾,拭尽残妆粉。
送大巡吴公赴江西
明·尹台
银鞍骢马紫缨垂,赋别还同把玉卮。法从今朝辞日驭,使华若处驻霜麾。西江天净鱼龙水,南浦风凋鸟鹊枝。此去阳君随绣斧,应知白屋少颦眉。
荅寄元美
明·李攀龙
飞书苕水报王孙,杯厎黄河似酒浑。已让五湖相代长,敢临中岳自言尊。人无西子堪同载,客有如姬不负恩。萧索三馀回王气,风尘非复古夷门。
紫岩刘公参赞留务贺赠
明·严嵩
玉堂延阁旧儒仙,华省三台次第迁。待入凤池司帝制,暂持龙节掌兵权。寰区人物甄陶内,建业山河控制前。共道全才齐吉甫,早闻功德格皇天。
赠薛播州诗(其二)
隋·杨素
两河定宝鼎,八水域神州。函关绝无路,京洛化为丘。漳滏尔连沼,泾渭余别流。生郊满戎马,涉路起风牛。班荆疑莫遇,赠缟竟无由。
至沪偶病(其三)
清·许传霈
传说烽烟近浦东,哀鸿嘹唳梦魂中。流民贫病无生计,谁仗扁舟万里风。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