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
州
二
首
(
其
一
)
句
吴
亭
东
千
里
秋
,
放
歌
曾
作
昔
年
游
。
青
苔
寺
里
无
马
迹
,
绿
水
桥
边
多
酒
楼
。
大
抵
南
朝
皆
旷
达
,
可
怜
东
晋
最
风
流
。
月
明
更
想
桓
伊
在
,
一
笛
闻
吹
出
塞
愁
。
谢
眺
诗
中
佳
丽
地
,
夫
差
传
里
水
犀
军
。
城
高
铁
瓮
横
强
弩
,
柳
暗
朱
楼
多
梦
云
。
画
角
爱
飘
江
北
去
,
钓
歌
长
向
月
中
闻
。
扬
州
尘
土
试
回
首
,
不
惜
千
金
借
与
君
。
写景
怀古
抒情
地名
秋节
山水
城市
离别
译文
向吴亭东放眼望去千里清秋,我当年曾经在这里高歌畅游。
寺里结满青苔没有马的足迹,桥边荡漾绿水增添很多酒楼。
大体上南朝人物个个都旷达,可爱那东晋名士世上最风流。
月明之夜更加希望桓伊出现,听他用笛声吹奏出塞的怨愁。
谢眺诗中赞美此处是最好的美丽地方,夫差传记里说是他训练穿犀牛皮铠甲的水军的地方。
城高如铁桶横列劲弩硬弓,绿柳浓暗女子在红楼中做着巫山云雨的约会梦。
雕画的号角声顺着南风飘向江北,月下也常听有隐士在此唱着钓鱼歌。
扬州驾骑车马的人回头到镇江一试旅游,我将不吝啬千两黄金借给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怀旧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开篇“句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两句,诗人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往昔岁月的深情留恋。"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则是对当时自然环境与人文风貌的细腻描绘,透露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伤的情感。接着,“大抵南朝皆旷达, 可怜东晋最风流”两句中,诗人以历史的眼光评价了各个朝代,其中对东晋时期的文化艺术成就给予了特别的赞赏,感慨之情溢于言表。最后,“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两句,则是诗人在明月之下,对桓公(桓温)和伊人(伊籍)的怀念,通过一曲笛声,抒发了对边塞烽烟的忧虑以及个人情感的深沉。整首诗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细腻的意象,展现了一位才子对于历史、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杜牧
492首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汉族,唐代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