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
俗
老
僧
雪
发
不
长
寸
,
秋
寒
力
更
微
。
独
寻
一
径
叶
,
犹
挈
衲
残
衣
。
日
暮
千
峰
里
,
不
知
何
处
归
。
山水
秋天
写人
抒情
归隐
老僧
独行
漂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僧归俗后的凄凉心境和自然景象。"雪发不长寸,秋寒力更微"两句形象地表达了老僧的头发如同初冬的雪花,不足以遮盖身体,而秋日的寒冷又加剧了这种凛冽感。"独寻一径叶,犹挈衲残衣"则写出了老僧在树林中孤独地寻找落叶来保持生计,甚至还要修补破旧的衣服,这些细节展现了他的贫困与孤独。"日暮千峰里,不知何处归"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老僧心中的迷茫和失落。在漫长的山谷中,夕阳西下,他却不知道自己应该返回何方,这不仅是物理上的迷路,更深层次地是精神上的迷茫,反映出他对生活、信仰乃至整个世界的困惑和无奈。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个人心情的描绘,展现了老僧返俗后的凄清感受和生命的寂寞。
杜牧
492首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汉族,唐代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猜您喜欢
渔家傲(其一)归隐
清·董俞
检点闲身犹未老。莫教名利萦怀抱。淀水莼乡归隐早。尘事少。鴐鹅飞处青山晓。此际待将愁闷扫。悠然浊酒东篱倒。拍手浩歌岩月皎。秋色好。蘋花数点潮声小。
次韵春卿游黄蘖道场
宋·周紫芝
长安多贵人,被服萦宝带。名字垂鼎彝,功勋压崧岱。一怀上蔡悲,乐事钟我辈。知君汗漫游,食蛤据龟背。若若笑痴儿,洋洋飞大盖。梯空瞰千山,阅此烟雨态。小阁亦何有,长松飒微籁。聊.....
南昌滩
唐·武元衡
渠江明净峡逶迤,船到名滩拽?迟。橹窡动摇妨作梦,巴童指点笑吟诗。畬馀宿麦黄山腹,日背残花白水湄。物色可怜心莫限,此行都是独行时。
水调歌头(其二)寿何履方
清·董俞
螺盏浮琼液,鸠杖映华颠。秋来恰遇佳景,岩桂凝晴烟。本是竹溪六逸,堪入香山九老,丰韵自翛然。不作黄梁梦,惟检白云篇。柴门静,松径僻,日高眠。丹青妙理,真将笔墨当谈禅。吾欲借.....
欧铁泉过赠赋答
明·成鹫
拟向空山老此身,一庵风雨四无邻。閒门隙处临秋水,清磬声中见故人。红树忽增秋后色,高花愁裛路旁尘。闻君道我为僧好,自顾须眉恐未真。
夜泛
明·释大香
几片萧疏叶,霜容点碧岚。波平如在地,舟小亦同龛。白水成佳供,清香佐野谈。莫辞归路杳,皓月挂溪南。
风流子
宋末元初·仇远
红锦旧同心。西池上、曾与系青禽。记山水写情,秋桐促轸,鸳鸯萦恨,春绣停针。常叹好风妨画扇,明月坠瑶簪。短梦易残,一声长笛,新愁无限,何处孤砧。香奁依然在,但鸾镜、孤影渺渺.....
七月廿七日借曹锦溪舟出郭小泛戏作呈舟主一笑二首(其二)
明·孙承恩
摇落楚江湄,秋风独棹时。孤云淡离思,斜日照吟髭。忽想横江鹤,因看入水鹚。天随有真趣,吾欲共襟期。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