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山
三
绝
(
其
二
)
秦
皇
自
谓
功
无
量
,
拟
揭
空
碑
古
帝
前
。
磨
崔
小
篆
三
千
字
,
何
似
开
元
十
四
年
。
咏史怀古
怀古
赞美
咏物
赞颂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郑善夫所作的《太山三绝》之二,通过对比秦始皇与唐玄宗的丰功伟绩,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及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首句“秦皇自谓功无量”,开篇即以秦始皇自夸其功绩无边无际,奠定了对比的基础。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功业在当时确实无人能及,但诗人并不盲目推崇,而是紧接着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次句“拟揭空碑古帝前”,意指秦始皇想要在古代帝王面前竖立一座空碑,以此彰显自己的伟大。然而,诗人并未直接否定秦始皇的功绩,而是巧妙地引入了另一种评价方式——通过比较来展现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价值观念和成就。接着,“磨崔小篆三千字”,描述了秦始皇为了纪念自己的功绩,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将小篆字体刻在石碑上,文字多达三千字。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秦始皇对自身功绩的极度自信,也反映了当时文字记载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然而,诗人并未就此止步,而是以“何似开元十四年”一句,将话题转向了另一个历史时期——唐代。这里的“开元十四年”指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的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发生了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如安史之乱的前兆等。通过这一对比,诗人暗示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以及不同历史时期成就的价值差异。整首诗通过对比秦始皇与唐玄宗的功绩,以及对历史的深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独到见解和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悟。通过对秦始皇与唐玄宗的功绩进行反思,诗人提醒人们历史并非只有单一的评价标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造就了不同的英雄与伟业。
郑善夫
1064首
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送郑端公
唐·方干
圣主伫知宣室事,岂容才子滞长沙。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骢马将离江浦月,绣衣却照禁中花。应怜寂寞沧洲客,烟汉尘泥相去赊。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