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吴
永
年
行
色
春
增
艳
,
离
心
路
与
岐
。
柳
条
江
上
雨
,
芜
草
望
中
诗
。
来
燕
才
交
社
,
分
蚕
正
及
时
。
到
家
新
酿
熟
,
花
下
有
尊
移
。
送别
写景
春色
地点
到家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谢承举的《送吴永年》以送别为主题,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与离别的思绪,充满了深情与自然之美。首句“行色春增艳”,开篇即点明了季节与氛围,春日的景色因行人的离去而更加鲜艳,暗示着离别虽伤感,但春天的生机勃勃为这离别增添了几分温暖与希望。“离心路与岐”则直接表达了离别之情,行人的内心随着道路的分岔而感到迷茫与不舍,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离别的沉重与复杂情绪。“柳条江上雨,芜草望中诗”两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绘江边细雨中的柳条和远处望见的芜草,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哀愁与诗意的氛围,仿佛离别的情愫也融入了自然之中,成为了一首无声的诗。“来燕才交社,分蚕正及时”这两句则转而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忙碌,燕子在交社(即燕子筑巢的时节)的到来,以及蚕农们正在忙碌地分蚕,这些景象不仅展现了春天的活力,也暗示了时间的紧迫与生活的节奏,为离别增添了一份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最后,“到家新酿熟,花下有尊移”两句,预想离人归家后的情景,新酿的酒在等待着主人,花下的宴席即将开启,既是对离人归家的温馨期待,也是对相聚时刻的热烈庆祝,体现了诗人对友谊与亲情的珍视。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离别情感、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与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与自然之美的佳作。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