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沼
寺
野
山
萦
小
树
,
翠
麓
访
禅
家
。
殿
古
灯
无
焰
,
霜
浓
菊
自
花
。
寒
烟
深
橘
柚
,
杂
树
矫
龙
蛇
。
归
路
绵
冈
陇
,
寒
风
舞
冻
鸦
。
写景
山水
咏物
秋景
寒风
杂树
野山
禅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山中寺院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与人文景观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首联“野山萦小树,翠麓访禅家”,开篇即展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山林景象,小树环绕着蜿蜒的山路,翠绿的山麓间隐匿着禅修之所。这里,山林与禅家相映成趣,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修行之地的静谧与和谐。颔联“殿古灯无焰,霜浓菊自花”,进一步描绘了寺院内的景象。古老的殿堂内,灯光虽微弱却依然照亮了修行之路,霜浓的季节里,菊花却独自绽放,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生命之美的追求。这一联通过对比,凸显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以及在逆境中仍能保持内心的光明与希望。颈联“寒烟深橘柚,杂树矫龙蛇”,则将视线从殿堂转向室外,寒烟笼罩着深邃的橘柚树林,杂树间仿佛有龙蛇矫健的身影,既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又寓意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界的神秘力量。这一联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壮美。尾联“归路绵冈陇,寒风舞冻鸦”,收束全诗,描绘了诗人归途中的景象。绵延的山冈、陇道,以及在寒风中翩翩起舞的冻鸦,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画面。这不仅是对归途的描绘,也是对人生旅程的隐喻,暗示着无论旅途如何艰难,总有归宿与温暖等待着我们。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林、寺院、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对生命坚韧精神的颂扬,以及对内心平静与和谐生活的向往。
猜您喜欢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奉和望山应教诗
南北朝·萧悫
仙游本多趣,复此上秋初。岩低石倒险,岭高松更疏。峰形疑鸟翅,塞路似狼居。瞩望情无已,词殚意有馀。
齐天乐·树园、橘公乘月来过,东坡泛舟赤壁之夕也。客去为词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盟鸥不管今何夜,鹤声露华偏警。去烛听秋,钩帘坠叶,清绝吾庐人境。孤光照岭。看如此江山,也堪乘兴。柳下扁舟,故开图画放吟咏。迎风一笑动竹,素心晨夕数,凉味同永。镜底无尘,尊.....
青鸟泉
唐·张乔
祗此沉仙翼,瑶池似不遥。有声悬翠壁,无势下丹霄。净濑烟霞古,寒原草木凋。山河几更变,幽咽到唐朝。
月夜同重阆秋岳登虎丘(其二)
清·金志章
台畔人初散,虚亭月可中。寒烟沈鹤涧,疏磬落天风。光满疑无地,人行恍在空。忘言契禅悦,还欲叩生公。
采菱曲(其一)
元末明初·钱宰
绿柳横塘曲,沧湾是妾家。菱歌不解唱,秋水照荷花。
西阁雨望
唐·杜甫
楼雨沾云幔,山寒著水城。径添沙面出,湍减石棱生。菊蕊凄疏放,松林驻远情。滂沱朱槛湿,万虑傍檐楹。
湖寺拥碧轩
元·张雨
喧寂一尘隔,湖滨出宝坊。荷阴分补衲,水气杂烧香。书勘乌皮几,茵敷白?床。从来已公屋,诗客许徜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