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咏物
抒情
秋节
山水
夜晚
咏月
待月
春天元素

赏析

这首宋诗《十七夜待月》是虞俦所作,描绘了诗人夜晚静候明月升起的情景。首句“青天遥望片云无”,写出了诗人仰望星空,只见一片云彩都没有,展现出夜晚的清朗。接着,“坐待冰轮出海隅”表达了对月亮从海平面升起的期待。“沆瀣已垂梧叶重”一句,通过“沆瀣”(夜露)和“梧叶重”暗示夜深露重,而“婵娟犹惜桂华孤”则以“桂华”(月光)的孤独,映衬诗人内心的期待与寂寞。随着夜深,诗人劝慰自己“夜阑红烛休更秉”,不必再执着于点亮蜡烛,因为春天的气息已经弥漫,美酒也无需特意购买。最后两句“且放虚檐歌缓转,恐惊三匝未栖乌”,诗人决定在屋檐下轻声歌唱,唯恐歌声惊动尚未归巢的乌鸦,流露出诗人享受宁静、不愿打扰自然的雅趣。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等待月升时的闲适与诗意。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阳春书院唐朱二侍御邀集
明·严嵩
阳春院里花仍发,不饮其如春色何。高台曲沼人能到,迟日浓烟景自多。犹怜绿水飞鸿雁,更著兰舟采芰荷。章郡升平异前日,时邀骢马一相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