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
林
书
屋
竹
里
巢
栖
隐
,
萧
然
君
子
居
。
清
风
蒋
生
径
,
古
意
邺
侯
书
。
凤
宿
寒
灯
外
,
芸
香
春
笋
馀
。
惟
应
过
三
益
,
著
论
辟
玄
虚
。
写景
古意
君子之风
赞美读书
春笋
春意
借景抒情
情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高雅的生活场景,诗人张泰以“竹林书屋”为题,巧妙地将自然与人文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首句“竹里巢栖隐”,开篇即点明了地点——竹林深处,隐居之所。竹子自古以来就被赋予了高洁、坚韧的象征意义,此处以竹林作为背景,暗示了居住者不随波逐流、坚守自我品格的形象。“萧然君子居”一句,直接点出了居住者的身份——君子。这里的“萧然”二字,既形容了环境的清幽,也暗含了居住者内心世界的淡泊与高远。“君子”一词,则进一步强调了居住者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优雅的生活态度。接下来,“清风蒋生径,古意邺侯书”两句,通过描绘清风徐来的小径和充满古意的书籍,进一步渲染了书屋的静谧与文化氛围。蒋生径可能是指一条通往蒋诩(三国时期著名隐士)居所的小路,这里借用了蒋诩的故事,寓意着通往知识与智慧的道路;而“邺侯书”则指代了丰富的藏书,暗示了居住者对学问的热爱与追求。“凤宿寒灯外,芸香春笋馀”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凤宿寒灯外,可能象征着居住者在孤独中坚守理想,如同凤凰般不畏艰难;春笋余香,既指春天新长的竹笋散发的清香,也暗喻了居住者如竹笋般不断成长、追求卓越的精神。最后,“惟应过三益,著论辟玄虚”表达了居住者希望结交益友,共同探讨人生哲理,远离虚妄的思想。这里的“三益”可能指的是益友、益书、益行,强调了与智者交流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实践和思考来澄清复杂思想的价值。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林书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居住者高洁的品格、深邃的学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思和艺术美感的作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