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抒情
励志
怀古
写景
哲理
写人

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和思想的古典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困境的不满。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自然界中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所,他仰望着飞翔的神凤,似乎在寻求一种精神上的解脱。“斥鴳擅蒿林,仰笑神凤飞”两句描绘了一个生动的画面,诗人置身于茂密的树林之中,仰头望着天空,微笑着看那些自由翱翔的凤凰。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是一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坎井蝤蛙宅,神龟安所归”则是诗人在表达自己对于宁静生活的追求。坎井可能指的是一个隐蔽而安静的地方,而神龟代表着智慧和长寿,这里可能暗示了诗人对智者或圣贤的向往。“恨自用身拙,任意多永思”表达了诗人的自我感慨,他感到自己的才能未能得到施展,因此常常陷入深沉的思考之中。"远实与世殊,义誉非所希"则是说他对现实世界的物质追求和名誉没有兴趣。“往事既已谬,来者犹可追”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失去机会的无奈,以及对未来仍有希望的态度。然而,“何为人事间,自令心不夷”则是说在世俗纷争中,他选择了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慨慨思古人,梦想见容辉”显示出诗人对于历史上那些伟大人物的怀念,以及他渴望能够亲眼目睹他们的风采。"愿与知己遇,舒愤启幽微"则是表达了对志同道合之人的渴望,以及希望通过交流来释放内心的情感。“岩穴多隐逸,轻举求吾师”可能意味着诗人在寻找那些隐居山林、淡泊名利的智者或高人。"晨登箕山巅,日夕不知饥"则是说他早上攀登高峰,到晚上都不知道饥饿为何物,这可能是对精神追求的一种比喻。“玄居养营魄,千载长自绥”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宁静的环境中修身养性,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得以长久地保持安宁和平静。整首诗充满了深厚的情感和个人对自然、自由以及精神追求的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持,以及他对于超越世俗纷争,追求心灵自由的渴望。

嵇康

47首
嵇康(224年~263年,一作223年~262年),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又有安徽省宿州市西一说)人,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嵇康自幼聪颖,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他博览群书,广习诸艺,尤为喜爱老庄学说。早年迎娶魏武帝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拜官郎中,授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司马氏掌权后,隐居不仕,拒绝出仕。景元四年(263年),因受司隶校尉钟会构陷,而遭掌权的大将军司马昭处死,时年四十岁。 嵇康与阮籍等人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名列“竹林名士”之一。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 嵇康工诗善文,其作品风格清峻,反映出时代思想,并且给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又注重养生,曾著《养生论》。今有《嵇康集》传世。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