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
江
红
·
重
九
日
山
居
感
兴
五
柳
成
阴
,
三
径
晚
、
宦
游
无
味
。
还
自
叹
、
迎
门
笑
语
,
久
须
童
稚
。
归
去
来
兮
尊
有
酒
,
素
琴
解
写
无
弦
趣
。
醉
时
眠
、
推
手
遣
君
归
,
吾
休
矣
。
富
与
贵
,
非
吾
事
。
贫
与
贱
,
宁
吾
累
。
步
东
篱
遐
想
,
昔
人
高
致
。
霜
菊
盈
丛
还
可
采
,
南
山
依
旧
横
空
翠
。
但
悠
悠
、
一
点
会
心
时
,
君
须
记
。
写景抒情
秋节感怀
田园山水
怀旧哲理
人生感悟
赏析
这首词以五柳树成荫和傍晚三径无人的景象开篇,表达了词人对仕途厌倦和回归田园的愿望。他感叹家中只有孩童的欢声笑语,暗示了官场生活的无趣。词人举杯邀月,弹奏无弦之琴,享受清静的生活乐趣,甚至在醉眠中让友人离去,表示自己已经决定放弃名利,过上隐逸生活。接下来,词人表明了自己的价值观:富贵不是他的追求,贫穷和低贱也不会成为他的负担。他在东篱下遥想古人高尚的情操,对霜菊花丛和南山的美景流连忘返。最后,他告诉朋友,只有在那些悠然自得的片刻,心灵相通之时,才是值得深深记住的经历。整首词通过描绘山居生活和内心感受,展现了词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宁静的向往,体现了金末元初文人士大夫的隐逸情怀。
段克己
183首
别号菊庄。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但入仕无门,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蒙古汗国时期,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词曲,有《遁斋乐府》
猜您喜欢
次赵有翼简徐圣可元韵
宋·曾协
已向幽居赋晚晴,欲经绝壁访神清。不忧五柳荒松菊,敢叹三闾带杜蘅。□无风月三千首,赖有丝桐一再行。谁似孔庭能父子,继挥高韵思如倾。
溪上
元末明初·蓝智
青裙妇女采茶苦,白发老人烧笋甘。松寺雨晴宜晚步,杏花风暖重春酣。
有感
宋·丘葵
万古有条平坦路,东西南北甚分明。世间多少惺惺汉,尽向荆榛里面行。
和薛仲止渔村杂诗十首(其五)
宋·刘黻
酒欲醒时邻已静,斗横月落尚闻桡。炷香杯茗灯相照,不枉人生又一宵。
南乡子·夏日游竹隐寺
明·骆文盛
古寺隐丛篁,石径逶迤碧藓荒。夹道松枝低拂幰,苍凉,清露沾衣湿不妨。缓步上回廊,老衲相邀入竹房。旋汲山泉供茗碗,悠飏,风送闲云下石床。
荅望之二首(其二)
明·何景明
日落荒山畔,孤城更可伤。生涯仍寂寞,世事转仓皇。百口同饥馑,千村尽虎狼。知君怜老父,南望白云长。
马山杂咏三十韵(其二十二)
明·成鹫
云中高枕石为床,万事无如静括囊。人到老年閒悄悄,月当中夜露堂堂。纸衣补就云千片,铁笛吹残水一方。多少旧游许相过,出门无那路迂长。
武担山感事(其三)
宋·孙应时
身不入莲社,意非同漆园。閒来阅风物,归去老山村。气味故相许,渊源须细论。灯前秋夜永,未可付忘言。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