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
风
道
中
十
四
首
(
其
三
)
许
公
碑
石
尚
参
天
,
科
斗
消
磨
不
记
年
。
公
子
经
纶
唐
第
一
,
乡
邦
述
作
近
谁
先
。
咏物怀古
读书
赞颂
赏析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康海所作,名为《扶风道中十四首(其三)》。康海以文才出众而闻名,此诗则展现了他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与对人物的敬仰。首句“许公碑石尚参天”,描绘了许公碑石高耸入云的情景,不仅形象地展示了碑石的巍峨壮观,也暗示了许公的功绩和影响深远,如同他的纪念碑一样,屹立不倒,令人敬仰。这里的“参天”二字,既是对碑石高度的夸张描述,也是对许公地位和声望的高度赞扬。次句“科斗消磨不记年”,运用了“科斗”这一古代文字的象征,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科斗字形复杂,难以辨认,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逐渐模糊不清,甚至消失无踪。这句诗通过“科斗消磨”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也暗含了对许公及其时代记忆的珍惜与怀念。第三句“公子经纶唐第一”,直接赞美了某位公子在唐代的杰出才能。这里的“经纶”原指治理国家的才能,这里用来形容这位公子在学问、政治或军事等方面的卓越成就,称其为“唐第一”,强调了他的非凡地位和影响力。最后一句“乡邦述作近谁先”,将话题转向了对这位公子在家乡的贡献和影响的讨论。这句话意在询问,在他的家乡,还有谁能像他那样在文学、艺术或学术上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通过这个问题,康海表达了对这位公子在地方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和独特地位的肯定。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和对人物的赞美,展现了康海对过去辉煌时代的追忆以及对杰出人物的崇敬之情。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康海
227首
沜东渔父。弘治十五年(1502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武宗时宦官刘瑾败,因名列瑾党而免官。以诗文名列“前七子”之一。所著有诗文集《对山集》、杂剧《中山狼》、散曲集《沜东乐府》等
猜您喜欢
赠曾一轩
宋·文天祥
磨蝎之宫星见斗,簸之扬之箕有口。昌黎安身坡立命,谤毁平生无不有。我有斗度限所经,适然天尾来临丑。虽非终身事干涉,一年贝锦纷杂糅。吾家禄书成巨编,往往日者迷几先。惟有一轩曾.....
盖郎中惠诗有二强攻一老不战而胜之嘲次韵解之
宋·黄庭坚
诗翁琢句玉无瑕,淡墨稀行秋雁斜。读罢清风生麈尾,吟馀新月度檐牙。自知拙学无师匠,要且强言遮眼花。笔力有馀先示怯,真成句践胜夫差。
花朝过刘金吾斋阁小饮即席赋
明·胡应麟
暖日暄风半画堂,金吾西第暮传觞。图书粲烂偏盈架,绿竹参差尽绕梁。赋就桃花潜弄色,吟馀梅萼乱飞香。接䍦颠倒休辞醉,能忆通家旧雁行。
柳闳展如子瞻甥也其才德甚美有意于学故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八字作诗赠之(其四)
宋·黄庭坚
任世万钧重,载言以为轩。空文误来世,圣达欲无言。咸池浴日月,深宅养灵根。胸中浩然气,一家同化元。
杭州官舍偶书
唐·姚合
钱塘刺史谩题诗,贫褊无恩懦少威。春尽酒杯花影在,潮回画槛水声微。闲吟山际邀僧上,暮入林中看鹤归。无术理人人自理,朝朝渐觉簿书稀。
中使传宣二月一日史院赐御筵某亦预召作七言呈禹玉真孺景仁三内翰
宋·刘敞
虞书纪典上稽唐,鲁史传经近属商。刻玉春山瞻气象,积星东壁聚钩芒。朝思膏饫欢情洽,天令中和尽刻长。虽引客卿讥子墨,翰林还许望清光。
题朱麋君舍人鉴成焦山酣睡图四首(其一)
清·张之洞
茗香步算知周鼎,文达多闻辩陆铭。争向山灵谈考据,禅床塞耳不能听。
浣溪纱·为刘归愚寿
元·魏初
前辈风流有几人。拚教诗酒百年身。小红灯影近新春。醉里看花城外寺,閒来课种水南村。人间百伪不如真。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