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送别
情感
思乡
咏物
赞颂
秋天
怀古
抒情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林廷选所作的《送佥宪包好问服阕之京》。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包好问服丧期满回京的深厚情感与感慨。首联“三年血泪移风俗,百岁功名岂为家。”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包好问在三年服丧期间,内心承受的巨大悲痛,这悲痛不仅影响了他个人的情感世界,也触动了周围风俗的变化。接着,诗人提出疑问:百年的功名成就,难道只是为了一个家庭吗?这里暗含着对人生价值和追求的思考。颔联“话别芙蓉花外雨,梦随沧海日边槎。”通过细腻的场景描写,展现了离别的凄美。在芙蓉花盛开的雨天,两人依依惜别;而梦中,包好问仿佛乘着木筏,随着大海的日出远行,象征着未来的未知与希望。颈联“知心不谓交深浅,处世谁论调正哇。”强调了友情的真挚与深刻,不论交往的深浅,真正的知己是无需言语来证明的。同时,诗人也反思了处世之道,认为不应过于计较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重要的是保持内心的正直与真诚。尾联“传语西台旧同辈,洞源犹未变桑麻。”诗人向包好问的旧友传达了祝福与期待,希望他们能够继续坚守初心,无论外界如何变迁,心中的理想与信念(此处的“洞源”可能指内心的深处)不应改变,就像家乡的桑麻一样,永远保持着生机与活力。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深情厚谊,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自然,富有画面感,体现了明代文人的风骨与情怀。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送郑端公
唐·方干
圣主伫知宣室事,岂容才子滞长沙。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骢马将离江浦月,绣衣却照禁中花。应怜寂寞沧洲客,烟汉尘泥相去赊。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