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
远
日
暮
登
楼
强
自
歌
,
陌
头
杨
柳
望
中
多
。
思
君
书
剑
天
涯
客
,
三
月
春
光
有
几
何
。
写景
春天
怀古
抒情
思乡
思念
写柳树
惜时
山水
赏析
这首诗《寄远》是明代诗人桑贞白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景物渲染,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首句“日暮登楼强自歌”,描绘了诗人于傍晚时分独自登上高楼,试图以歌声排遣心中的孤寂与忧愁。这里的“强自歌”不仅表现了诗人面对孤独时的自我慰藉,也暗示了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现实境遇的无奈。次句“陌头杨柳望中多”,转而描写诗人眺望远处的情景。杨柳在古代诗歌中常象征离别与思念,此处不仅渲染了环境的凄美,更寄托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深牵挂。在暮色中,杨柳似乎更加繁茂,增加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绪的绵延。后两句“思君书剑天涯客,三月春光有几何”,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将友人比作“天涯客”,强调了两人相隔遥远,难以相聚的事实。同时,诗人又以“书剑”这一意象,既指友人漂泊在外的生活状态,也暗含了对友人才华与命运的关切。最后,诗人询问“三月春光有几何”,既是感叹时光易逝,也是对友人何时能归来的期盼与忧虑。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景物与情感的交织,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关怀,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