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
言
三
首
(
其
一
)
婆
饼
焦
,
徒
尔
鸣
,
黄
云
茫
茫
与
天
平
。
去
年
麦
熟
苦
梅
雨
,
东
畴
西
陇
飞
蛾
生
。
今
年
麦
熟
不
得
割
,
去
学
精
卫
填
沧
溟
。
婆
饼
焦
,
无
乐
声
。
写景
咏物
写雨
写麦收
动物
禽鸟
哲理
抒情
赏析
这首诗名为《禽言三首(其一)》,是元代诗人王沂所作。通过“婆饼焦”这一形象化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婆饼焦,徒尔鸣”,开篇以“婆饼焦”这一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为喻,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困境中挣扎却无济于事的无奈与悲凉。“徒尔鸣”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徒劳无功的境况,如同鸟儿的哀鸣,无法改变现实的残酷。“黄云茫茫与天平”,描绘了一幅辽阔而沉重的画面,黄色的云层与天空相接,象征着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深重的苦难氛围。这样的景象不仅渲染了诗的意境,也暗示了社会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接下来,“去年麦熟苦梅雨,东畴西陇飞蛾生”,通过对比去年和今年的情况,揭示了社会变迁中农民生活的艰辛。去年虽然麦子成熟,但遭遇了梅雨季节,导致农田受损,害虫滋生。而今年麦子同样丰收,却因为某种原因未能收割,农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成果化为乌有,仿佛是在学习精卫填海的无果努力。最后,“婆饼焦,无乐声”,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再次强调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无力感。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有再多的抱怨和哀叹,也无法带来实质性的改变,只能徒增悲哀。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深刻反映了元代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尤其是农民的生存状态和对命运的无奈。王沂以诗人的敏感和洞察力,将个人情感与社会关怀紧密结合,展现了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
猜您喜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六言
宋·陈起
破窗有子书鸦,杜门无客尝茶。春事应怜幽独,隔墙飞过杨花。
雨中(其三)
元末明初·蓝仁
燕仆多空垒,莺僵在远林。春霜晴不久,社雨冷难禁。妄动徵前失,深藏异此心。故山栖老鹤,永夜自长吟。
西畴诗老贻白鱼一双七叠手字韵谢之
清·吴之振
黄犊长子孙,放浪溪山久。江南千石鱼,利较力田厚。蓑笠乞网师,笭箵结溪友。相逢菰芦间,不复问谁某。女阳西郭西,古城上培塿。一卷冰雪诗,得自钱手。未许掩瑕瑜,底用饰疵垢。贻.....
竹鹤图为医士仵思道题
明·管讷
此君风致极萧闲,合与胎仙共一班。千岁影迷苍雪里,九皋声在绿云间。平安莫谩传书去,径造休教报客还。挂向芝房无点俗,长年相对悦清颜。
雪中登楼望湖上诸作(其七)
明·刘泰
白战诗成砚己冰,案头饥鼠乱窥灯。支离瘦影跏趺坐,好是人间戴发僧。
踏云行·赠道人
元·王处一
砖瓦高行,冶炉妙性。琴棋书画妆銮并。錾锤绳墨与熏缝,接栽出药俱邀请。速踏云行,蓦山溪岭。长思仙路重相等。西江月下望蓬莱,逍遥乐处全真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