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窗
独
坐
日
落
大
江
黑
,
月
上
万
山
静
。
独
客
坐
寒
窗
,
孤
云
起
前
岭
。
写景
地点
山
季节
冬
水
山
水
抒情
情感
思乡
独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孤独的山中夜景图。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光影变化与内心情感巧妙融合。首句“日落大江黑”,以日落时分的大江景象开篇,黑色不仅描绘了江面在夕阳余晖消散后的深沉,也隐喻了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降临。这为整幅画面奠定了深邃而略带寂寥的基调。接着,“月上万山静”一句,月亮缓缓升起,照亮了群山,赋予了山林一片静谧的氛围。这里的“万山”不仅指数量众多的山脉,也象征着广阔无垠的自然世界,与人类活动的有限空间形成对比,进一步强化了孤独感。“独客坐寒窗”描绘了诗人的形象,他独自一人坐在简陋的窗户旁,面对着外面的世界。这里的“寒窗”既指物理上的寒冷,也暗含着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诗人通过这一细节,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环境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孤独与思考。最后一句“孤云起前岭”,以“孤云”的飘动作为收尾,它仿佛是诗人心境的象征,随风起舞,自由而孤独。这不仅呼应了开头的“独客”,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由与独立的向往,以及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感。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从日落的壮丽到月升的静谧,再到独坐的孤独,最后到孤云的自由,构成了一幅富有层次感的心灵画卷。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体验,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背后蕴含的哲思与情感共鸣。
方行
34首
方国珍子。顺帝至正间为江浙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调江西。襟度潇洒,善谈名理,好读书。有《东轩集》
猜您喜欢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鹧鸪天(其二)葭萌驿作
宋·陆游
看尽巴山看蜀山。子规江上过春残。惯眠古驿常安枕,熟听阳关不惨颜。慵服气,懒烧丹。不妨青鬓戏人间。秘传一字神仙诀,说与君知只是顽。
过伊仆射旧宅
唐·李商隐
朱邸方酬力战功,华筵俄叹逝波穷。回廊檐断燕飞去,小阁尘凝人语空。幽泪欲乾残菊露,馀香犹入败荷风。何能更涉泷江去,独立寒流吊楚宫。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