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使

山水
赞美
怀古
写景
抒怀
政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雄伟的山势和壮丽的自然景观。"维衡屹南荒,作镇自开辟"表明了作者面对的是一片广阔而又未被开发的土地,山脉如同巨人的臂膀,挺立在大地上。"蟠根结地厚,面势倚空碧"则形象地描绘了树木盘根错节,与地面融为一体,而山势则依靠着蔚蓝的天空。诗人通过"陂陀数州境,高下相接迹"表达了对连绵不绝、层峦叠嶂山脉的赞美。"麓山乃其趾,神秀固未极"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些山脉的壮观和神奇之处。"定王十里城,处处见山色"中,作者提到了人造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每一个角落都能见到山的影子。接下来的"知谁长在眼,嗟此尘中客"表达了诗人对流逝时光和世事无常的感慨。"观风君独暇,延纳到几席"可能是在描绘某种场景,或是作者自己的心境,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得句恍忘言,寄兴渺今昔"则是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一种感悟,通过诗歌来寄托自己的情怀。"自君之东来,民瘼极探索"中,"君"可能指的是某位统治者或有权势的人物,而"民瘼"则是人民生活困苦的写照。"仁言彻九关,宁惧虎豹厄"显示了对理想中的政治美好的向往,即便是在险恶的环境中,也希望能听到温暖人心的话语。"诹询遍南亩,民肥吾则瘠"则可能是对某种社会现象的反映,或者是诗人个人生活状态的一种写实。最后两句"筑亭一舒啸,逮此百忧隙"和"看山傥不愧,隐几亦聊适"中,作者通过建造亭子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或许是对现状的不满或是不甘心中的某种寄托。"寄语后来者,此意当无斁"则是一种对未来者的叮咛和希望。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山水景观,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政治理想以及个人情怀的深刻感悟。

张栻

551首
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