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写景
山水
怀古
抒情
秋节
咏物
天台
哲理
读书

赏析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元肇所作,名为《和宁川王大卿寄游天台韵》。诗中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对人生、自然以及艺术的深刻感悟。首句“我观人生天地间,古今吁嗟行路难”开篇即以宏大的视角,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前行道路的艰难理解。接下来,“跻攀尺寸不可上,太行蜀道凋朱颜”进一步描绘了攀登高山的不易,隐喻人生的奋斗与挑战。“天台胜绝神仙录,遐方企仰倾心读”则转向对天台山美景的向往与赞美,通过“跬步之间未暇登,多缘重耳而轻目”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珍惜与追求。接着,“胸量汪汪沧海窄,笔端旧有回天力”展示了诗人宽广的胸怀与深厚的文学功底,暗示了艺术创作的力量。“莫年闲伴赤松游,兴来不负东山屐”描绘了晚年悠闲的生活状态,以及在自然中寻找灵感的情景。“华顶万八千丈高,衡南泰北齐堪招”则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叹。“凌风矫首欲飞举,收拾万象穷秋毫”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万物的细致观察与深刻理解。“方广云中忽披觌,半千圣者皆相识”描绘了在云雾缭绕的山间偶遇圣贤的奇妙体验。“妙法轰轰两涧宣,危磴蜒蜒一潭碧”则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自然与艺术的和谐之美。最后,“安得妙手李伯时,貌取牛背刘凝之”表达了对杰出艺术家的渴望与敬仰。“猗欤樗散岩壑底,与世聿兀略不羁”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爱山只愁山可移,独许明月清风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与独特见解。“兴公按图曾作赋,拂庵未到先题诗”则以历史典故,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人生哲理、艺术创作等多个层面的深刻思考与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艺术造诣。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