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
谷
山
旧
闻
伯
子
记
,
已
得
灵
谷
名
。
隐
然
望
此
州
,
奇
胜
称
山
灵
。
悬
崖
泻
瀑
布
,
如
高
屋
建
瓴
。
乔
松
数
十
丈
,
下
有
千
岁
苓
。
仄
足
行
鸟
道
,
势
欲
抟
青
冥
。
仙
事
虽
渺
茫
,
幽
讨
未
忘
情
。
高
秋
八
月
后
,
择
胜
来
经
行
。
黄
冠
两
三
人
,
淡
然
亦
忘
形
。
烟
霞
到
几
席
,
爽
气
来
户
庭
。
瘦
筇
閒
指
点
,
老
瓦
同
注
倾
。
惭
非
换
鹅
手
,
不
敢
临
黄
庭
。
或
可
联
石
鼎
,
未
必
让
弥
明
。
重
阳
无
十
日
,
黄
菊
渐
向
荣
。
佳
哉
此
天
气
,
一
笑
未
易
营
。
但
愿
脚
力
健
,
年
年
此
寻
盟
。
写景
写山
秋节
佳节
抒情
励志
赞美
写花
菊花
怀古
情感
友情
赏析
这首宋代诗人曾季狸的《灵谷山》描绘了灵谷山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的游历感受。首句“旧闻伯子记,已得灵谷名”表达了对灵谷山久仰之名的由来。接下来,“隐然望此州,奇胜称山灵”展现了山的灵秀与州境的壮观。“悬崖泻瀑布,如高屋建瓴”运用比喻,生动描绘了瀑布从悬崖直泻而下的景象,气势非凡。“乔松数十丈,下有千岁苓”则描绘了高大苍松和古老的茯苓,增添了山的神秘与历史感。诗人“仄足行鸟道,势欲抟青冥”描述了山路险峻,仿佛能直上青天。“仙事虽渺茫,幽讨未忘情”表达了对仙踪传说的好奇与向往,即使难以寻觅,也难掩探访幽境的热情。“高秋八月后,择胜来经行”点明了游览的时间,秋高气爽,诗人与几位道士一同前来,心境淡泊。“烟霞到几席,爽气来户庭”写出了自然美景融入日常生活,清风明月皆为佳客。“瘦筇閒指点,老瓦同注倾”描绘了诗人手持竹杖,与友人品茗交谈的闲适场景。最后,诗人以“惭非换鹅手,不敢临黄庭”自谦,表示自己并非书法大家,但仍希望能在山水间找到乐趣,每年都能重游。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灵谷山的自然之美以及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流露出浓厚的山水情怀。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次韵郑盱眙见寄并简其甥刘君
宋·陆游
衣上空嗟京洛尘,故交半作白头新。众中初得见吾子,东观已疑无若人。仗马极知非久斥,沙鸥要是孰能驯。两章英妙同时到,赵壹囊中却未贫。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