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
自
双
溪
入
径
山
竹
径
十
馀
里
,
遥
遥
青
未
歇
。
密
叶
罥
秋
衣
,
晓
烟
如
暮
雪
。
睇
望
直
岭
来
,
高
陂
愁
步
滑
。
欲
语
随
行
僧
,
咫
尺
邈
难
接
。
岭
过
路
逾
曲
,
盘
空
螺
顶
折
。
俯
仰
竟
无
数
,
犹
未
度
林
㩾
。
舍
杖
缘
危
枝
,
带
断
不
能
结
。
但
视
厓
下
泉
,
坠
魂
轻
一
叶
。
到
寺
始
坦
步
,
松
杉
古
于
佛
。
非
此
辛
苦
行
,
何
由
与
尘
绝
。
写景
写山
抒情
励志
秋天的景色
山中的艰难行走
庐山行
山水景色
感叹修身之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从双溪进入径山的旅程,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沿途的自然风光和内心的感受。首句“竹径十馀里,遥遥青未歇”开篇即点出旅程的起点,竹林小径延伸出十余里的路程,青翠的景色似乎无尽延伸,营造出一种深远而宁静的氛围。接着,“密叶罥秋衣,晓烟如暮雪”两句,通过“罥”字形象地描绘了秋叶覆盖在衣物上的情景,同时将清晨的薄雾比作暮雪,既表现了季节的更替,也渲染了早晨的朦胧美。“睇望直岭来,高陂愁步滑”则转而描写登山的过程,远望直立的山岭,攀登时面对陡峭的山坡,心中难免生出一丝忧虑。接下来,“欲语随行僧,咫尺邈难接”表达了诗人想要与同行的僧人交谈的愿望,但距离却仿佛难以触及,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或心灵的孤独。“岭过路逾曲,盘空螺顶折”描述了山路的曲折与险峻,如同螺壳般盘旋上升,进一步强调了登山的艰难。而“俯仰竟无数,犹未度林㩾”则写出了诗人不断攀登,却似乎永远无法到达终点的无奈感。“舍杖缘危枝,带断不能结”表现了诗人为了前进不得不放弃手中的拐杖,甚至在攀爬时连腰带都可能断裂,形象地描绘了旅途中的艰辛。最后,“但视厓下泉,坠魂轻一叶”一句,诗人仅能凝视崖下的泉水,仿佛自己的灵魂随着一片轻飘的落叶一同沉入深谷,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慨。“到寺始坦步,松杉古于佛”则在诗的末尾描绘了抵达寺庙后,心情得以放松,周围古老的松杉仿佛与佛祖一样古老庄严,象征着精神的归宿和内心的平静。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旅途艰辛的体验以及对精神寄托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猜您喜欢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幽居有感
元·曹之谦
閒居仍地僻,门闭草莱深。车马无还往,诗书有讨寻。严霜催岁晚,破屋觉寒侵。计拙烦亲旧,谁能数赐金。
题金陵天庆观钟阜轩
宋·贺铸
霞构云扉不著关,甍檐开处见人间。断墙废井连东第,白塔青松对北山。昨夜桂娥奔月去,经秋芝盖御风还。玉虚真籍家声在,再熟金桃愿一攀。
便风挂帆欣然有作
宋·刘攽
泛梗江流疾,转蓬风力强。天时周必复,吾道不终藏。白鹤先余路,飞乌送客樯。挂帆资隐几,北走万山苍。
风阻涉湖复指进贤
明·李舜臣
始拟残年棹,如闻震泽平。轻帆虚水色,揽辔复山行。出郭风扶毂,穿林雾濯缨。不辞遥役去,霖潦此纵横。
资州路东津寺
宋·范祖禹
山行无晨暮,日暝崖谷昏。哀猿落客泪,永路惊旅魂。凭陵高山巅,俯视大江奔。迥环岛屿合,萦转洲渚屯。行云赴楚天,飞鸟下蜀门。地遐怪物聚,寺古深殿存。忆昔李氏末,烟尘暗中原。奸.....
二冬
明·释函是
笑抱閒情自一峰,东亭何处见春容。相期深谷惟明月,不畏寒岩共老松。带瞑坐醒初夜梦,倚空愁破五更钟。生来傲骨惭烟火,半落溪桥溅短筇。
公安何公大古令睢宁有致雨灭蝗瑞麦三异政令子方伯君廷佩请予赋诗
明·严嵩
中牟循吏绩,江陵长者言。如闻何令事,不愧古人贤。为政宁求异,躬行可格天。棠留睢水上,碑照岘山前。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