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村
前
山
疑
抹
黛
,
多
稼
欲
成
黳
。
水
满
蛙
登
岸
,
桥
危
马
蹙
蹄
。
风
高
帆
腹
壮
,
雨
霁
月
眉
低
。
杖
屦
投
村
舍
,
儿
童
指
旧
题
。
写景
山水
田园
夏天
写风
儿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景象。开篇“前山疑抹黛,多稼欲成黳”写出了山前农作物即将成熟的繁忙景象,黛色可能指的是麦子或其他谷物成熟时的颜色,表现出农民对收成的期待和忙碌。“水满蛙登岸,桥危马蹙蹄”则描绘了一个雨后水位上升的小桥边的情景。蛙儿跳跃上了岸,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而小桥因承受不了水势和行人、牲畜的重量而显得摇摇欲坠,这反映了乡村生活中的一种脆弱与不安。“风高帆腹壮,雨霁月眉低”描绘了一幅天气变化多端的画面。风起时船帆鼓胀,显示出力量和动态,而雨后的月亮则显得低沉,这可能象征着一种内心的情感或是对未来不确定的态度。“杖屦投村舍,儿童指旧题”则转向了一个宁静的乡间生活片段。老人将手中的拐杖和草鞋随手扔在屋旁,而孩子们则围坐在一起讨论着什么,这可能是对知识或传统文化的追寻。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乡村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生动丰富的宋代江村画卷,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生活、时间流逝以及传统的深刻感悟。
猜您喜欢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波光亭
宋·王庭圭
绕亭春水縠纹生,拍岸风微镜面平。日破浪花摇柱础,影浮山翠落檐楹。鱼跳莲叶东西动,月涌金盆表里明。夜久光凝收绿净,冷涵星汉逼人清。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和赵茂州即事六首(其三)
宋·郭印
人事都无喜宴安,懒于喧处竞追攀。惊残午梦风推户,压尽炎威雪满山。无主岩花时解笑,近人林鸟亦知还。应怜朝市区区者,方寸何曾顷刻闲。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