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
写景
怀古
夏天
咏物
情感
思乡
病中抒怀
养生
渴望
期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避暑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对生活细节的敏感与热爱。首联“赤日行天午赫曦,幽蜃沐发足逃虚”以“赤日”、“赫曦”描绘夏日烈日当空的景象,而“幽蜃”则借指夏日热气蒸腾的地面,形象地表现了夏日的酷热。诗人通过“沐发足逃虚”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人们在酷热中寻找凉爽的场景。颔联“榻临盆沼知鱼性,梦引江村到客居”进一步深化了避暑的主题。诗人将自己置于一个接近水体的环境中,通过“临盆沼”与“知鱼性”,暗示了他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时也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而“梦引江村到客居”则通过梦境的转换,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对客居之地的思念,以及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颈联“病酒懒酹河朔饮,仙丸长忆葛洪书”则转入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人因病饮酒后感到懒散,不愿再饮,这既是对身体状况的自嘲,也反映了他对健康生活的重视。同时,“仙丸长忆葛洪书”则体现了诗人对古代养生之道的向往,葛洪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道士和医学家,其著作《抱朴子》中记载了许多养生之法,诗人通过回忆葛洪的书,表达了对健康长寿的渴望。尾联“年来正苦频消渴,敢望宫冰下玉除”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在夏季频繁口渴的不适感,以及对清凉之物的渴望。这里的“宫冰”可能指的是皇宫中的冰块,古人夏季常用冰块来降温解暑,而“下玉除”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清凉之物的珍贵与美好。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场景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夏日避暑的独特体验和深刻思考。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