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
月
溪
一
带
烟
光
合
,
柴
门
隔
岸
开
。
乍
离
尘
市
远
,
顿
觉
利
名
灰
。
溪
鸟
不
飞
去
,
山
云
欲
下
来
。
忘
机
终
日
坐
,
幽
意
自
潆
洄
。
写景
地点
山水
田园
忘机情感
抒情
秋意
动物
溪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山水画卷。诗人戴亨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远离尘世纷扰、心灵得以净化的景象。首句“一带烟光合”,描绘了远处烟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仿佛是与世隔绝的仙境。接着,“柴门隔岸开”则将视线拉近,展现了一扇简朴的木门,静默地立于岸边,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或是暗示着某种隐秘的归宿。“乍离尘市远,顿觉利名灰。”这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从喧嚣尘世中解脱出来后的感受。远离了名利场的纷争,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和平和,仿佛一切世俗的欲望都化为了虚无。“溪鸟不飞去,山云欲下来。”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生动细节,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和谐。溪边的鸟儿似乎也被这宁静所吸引,不愿离去;而山间的云彩似乎也感受到了这份宁静,想要降临人间,与之融为一体。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最后,“忘机终日坐,幽意自潆洄。”诗人选择在此处静坐,与自然融为一体,心境平和,没有杂念。这种“忘机”的状态,即是指摒弃了世俗的机巧和算计,达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而“幽意自潆洄”,则是指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和谐,如同溪水般缓缓流动,永不停息。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营造出了一种远离尘嚣、心灵得以净化的美好意境。它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更传递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猜您喜欢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