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
谷
道
中
二
首
(
其
二
)
不
嫌
双
鬓
冒
风
尘
,
众
责
都
缘
萃
一
身
。
诗
句
独
凌
燕
峤
雪
,
梦
魂
长
绕
越
溪
莼
。
自
惭
吏
事
平
生
拙
,
安
得
民
风
太
古
醇
。
回
首
帝
城
三
百
里
,
拟
将
衷
悃
达
枫
宸
。
抒情
怀古
写景
民风
秋节
官场
忧民
场景
写山
情感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黄㴻所作的《平谷道中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平谷道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对官场事务的自省与对淳朴民风的向往。首句“不嫌双鬓冒风尘”,诗人以豁达的态度面对岁月的痕迹和旅途的艰辛,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接着,“众责都缘萃一身”一句,揭示了诗人作为官员所承担的繁重责任,以及由此带来的压力和挑战。“诗句独凌燕峤雪,梦魂长绕越溪莼”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诗人的才华比作能够穿越严寒的诗句,以及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如同梦魂萦绕在越溪的莼菜之上,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深情。“自惭吏事平生拙,安得民风太古醇”则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官场事务处理能力的谦逊自省,以及对古代淳朴民风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渴望。最后,“回首帝城三百里,拟将衷悃达枫宸”表达了诗人对京城的回顾与思考,以及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真挚的心意传达给皇帝,实现改善民生的愿望,展现了诗人作为官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美好理想的追求。
猜您喜欢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上巳日作
清·爱新觉罗·弘历
良辰南苑畅登临,婉娩青春即渐深。蛾月一痕刚挂汉,莺时几树欲笼阴。悦怀诗境无边富,蓄眼韶光底用寻。猎罢佽飞陈马技,聊徵故事射华林。
古歌
汉·两汉乐府
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
闻笛
唐·赵嘏
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兴来三弄有桓子,赋就一篇怀马融。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