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
净
莲
庵
不
禁
烦
恼
过
僧
房
,
一
静
从
教
万
虑
忘
。
白
石
有
缘
留
我
坐
,
青
山
无
语
笑
人
忙
。
閒
庭
雨
过
藤
花
落
,
古
壁
烟
侵
薜
荔
黄
。
独
倚
小
窗
凝
望
处
,
目
随
孤
鸟
送
斜
阳
。
写景
抒情
写山
秋节
情感
目送
自然景象
古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访问净莲庵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氛围。首句“不禁烦恼过僧房”,开篇即点出诗人内心的纷扰,通过“不禁”二字,透露出一种难以自抑的情绪状态。接着,“一静从教万虑忘”一句,表达了在僧房中寻求心灵平静的愿望,通过“一静”与“万虑忘”的对比,突出了环境的宁静对心灵的净化作用。“白石有缘留我坐,青山无语笑人忙”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白石似乎有意邀请诗人停留,而青山则以沉默的方式,仿佛在嘲笑世人的忙碌。这种生动的描绘,不仅增添了画面的趣味性,也深化了主题,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閒庭雨过藤花落,古壁烟侵薜荔黄”描绘了雨后庭院的景象,藤花飘落,古壁上烟雾缭绕,薜荔(一种植物)呈现出黄色,这些细节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寂寥的画面,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感受。最后,“独倚小窗凝望处,目随孤鸟送斜阳”两句,将诗人的思绪推向高潮。倚窗远眺,目光随着一只孤独的飞鸟,直到它消失在夕阳之中。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由和超脱的向往,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净莲庵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
猜您喜欢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
次李竹所先辈韵
元·朱晞颜
忆昔南宫角俊游,高名何事间陈楼。汉廷素擅无双誉,兰省今推第一流。吟策追随梅涧晓,书灯深窈竹房秋。遥知近注潜夫论,应是斯人可得俦。
集孙子长草堂得园字
明·沈鍊
易遇双文玉,难逢一笑言。所嗟人似月,千里共黄昏。酌酒依金谷,题诗拟兔园。深欢不能别,翻觉重销魂。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