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戴
石
屏
见
寄
韵
二
首
(
其
二
)
草
茅
恨
我
非
时
样
,
五
马
驽
材
无
寸
奇
。
千
里
赤
城
皆
欲
杀
,
一
双
青
眼
独
蒙
知
。
每
怀
设
榻
迎
徐
意
,
尚
拟
扁
舟
访
戴
时
。
炯
炯
此
心
常
晤
对
,
思
公
辄
复
诵
公
诗
。
抒情
友情
设事感怀
怀念
期待
自我调侃
期许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包恢所作,名为《和戴石屏见寄韵二首(其二)》。包恢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气,也不乏细腻情感。从这一首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情感与对友人的怀念。"草茅恨我非时样,五马驽材无寸奇。"这里的“草茅”指的是野草,常用来比喻平凡或者不被人注意的事物。“非时样”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才能不被世所重视的感慨。而“五马驽材”则是形容才华平庸,没有特别之处。整句流露出诗人的自谦和对现实的无奈。"千里赤城皆欲杀,一双青眼独蒙知。"这一联中,“千里赤城”形象壮丽,是作者内心激动的情感写照,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波动。而“一双青眼独蒙知”则是对友人戴石屏的描绘,青眼在古代诗文中常用以形容异于常人的美丽或特有的气质。这里强调了戴石屏的独特和深邃。"每怀设榻迎徐意,尚拟扁舟访戴时。"“设榻”即是准备坐的地方,“迎徐意”则是在等待友人的心情。“尚拟扁舟访戴时”表达了诗人渴望重逢旧友的愿望。"炯炯此心常晤对,思公辄复诵公诗。"“炯炯”形容光亮、热烈,也可解作忠诚不渝。“此心常晤对”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真挚感情。而“思公辄复诵公诗”则是说在思念戴石屏时,总会反复吟诵他的诗句。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的怀念和赞美,以及自身才华不被赏识的感慨,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谊和文学情操。整体上,这是一首表达友情与个人才艺无用武之地的哀愍之作。
包恢
92首
一字道夫。刑部尚书。以廉吏,政绩显著著称,同时他也是文学批评家
猜您喜欢
次韵汪琛监簿见赠
宋·苏辙
连宵暑雨气如秋,过客不来谁与游。赖有澹台肯相顾,坐令彭泽未能休。琴疏不办弹新曲,学废谁令致束修。惭愧邑人怜病懒,共成清净劝迟留。
集龙门寺期友人不至
明·陆释麟
款冬花发又残冬,鸦阵催寒欲暮钟。香烬半销人不到,纸窗梅影一重重。
次韵何元立都曹赠行
宋·陆游
嘉荣东西川,此别不为远。徘徊凌云寺,决去未遽忍。登高望故人,烟树参差见。悬知今日梦,不隔重城键。平生相从意,百年有未满。结巢青城云,期子在岁晚。
赠尤丞季端
宋·刘宰
冠制殊常袖更宽,风流王谢出长干。笔端云锦呈天巧,胸次冰壶挹露寒。未许归期占信宿,想应喜色动门阑。贤昆自有长生术,为觅仙家九转丹。
上清宝鼎诗(其一)
唐·李白
我居清空表,君处红埃中。仙人持玉尺,废君多少才。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
剧暑出局径归打睡踰月不奉正甫谈绪且顿寒诗盟有诗见问辄次韵谢不敏
宋·虞俦
早归伏日莫踌躇,昼寝从教笑宰予。奠枕清风招我老,揽衣阅月向人疏。宁无酒共公荣饮,亦有诗成阿买书。须待雨凉寻旧约,只今旱火况焚如。
投江西曾宪二首(其二)
宋·戴复古
诸贤皆在位,治效尚迟迟。污吏未能去,明君若可欺。外台天耳目,正士国根基。既揽澄清辔,那无按察时。
山中寄崔谏议
唐·李昭象
半生猿鸟共山居,吟月吟风两鬓疏。新句未尝忘教化,上才争忍不吹嘘。全家欲去干戈后,大国中兴礼乐初。从此升腾休说命,秪希公道数封书。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