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抒情
节日
重阳节
咏物
菊花
写花
情感
友情
地点
锦官城
秋天
写雨
佳节

译文

一位乡村客人赠送我诗歌,深厚的恩情想要报答却困难重重。
我原本寻求的是像文举那样的才识,而不是子真的官位。
傍晚时分,细雨落在两旁的树林,重阳节的九月格外寒冷。
在简陋的书斋中,我有一丛菊花,希望能与尊贵的宾客一同欣赏。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端所作,名为《酬晋侍御见寄》。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客游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野客蒙诗赠,殊恩欲报难。”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作为一个旅居在外的客人,收到了朋友赠送的诗篇,这份珍贵的情谊让他感到无比的感激,并希望能够有所回报,但又觉得困难重重。这里不仅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情谊和互相唱和的习俗,也透露出诗人内心对友情的渴望。“本求文举识,不在子真官。” 这两句表达的是诗人对于功名利禄并非真正追求,而是希望通过文学艺术来提升自己的声誉和地位,超越那些徒有虚名之辈。这里反映了古代士人对个人修养与社会地位的追求。“细雨双林暮,重阳九日寒。”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秋景图:细雨中树木被湿润,夕阳西下时分外显得更加清凉。这里通过自然景物,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凄清与孤寂。“贫斋一丛菊,愿与上宾看。”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生活虽然贫困,但在简陋的书房中依然有几朵菊花陪伴。诗人希望能够和远方的朋友一起赏析这些简单而美好的景致。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是对友情深厚的渴望。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的客游之感、对文名的追求以及对朋友的情谊。同时,也反映出古代士人对于清贫生活的接受与乐趣,以及他们在精神层面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李端

242首
李端(737—784),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唐代诗人。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今存《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