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
鱼
儿
·
虔
州
重
午
前
二
日
见
秋
海
棠
花
正
薰
风
、
蒸
榴
染
艾
,
用
心
妆
点
佳
节
。
何
来
小
朵
搀
先
放
,
袅
娜
轻
盈
无
骨
。
姿
韵
别
。
是
绡
泪
粘
花
,
裙
绿
皴
成
叶
。
助
人
凄
切
。
只
似
笑
如
颦
,
尽
堪
肠
断
,
那
待
九
秋
月
。
娇
一
捻
,
粉
晕
嫩
红
双
靥
。
檀
心
点
点
香
洁
。
生
世
不
谐
邻
瘴
地
,
薄
命
果
然
同
妾
。
真
误
绝
。
怎
不
赴
东
君
,
江
左
莺
花
牒
。
只
愁
抛
撇
。
到
苗
女
钗
头
,
蛮
娘
鬓
畔
,
幽
恨
共
谁
说
。
写花
咏物
佳节
情感
春末夏初
婉约
写海棠花
节日情思
赏析
这首《摸鱼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海棠在端午节前二日的绽放景象,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和深邃的寓意。开篇“正薰风、蒸榴染艾”,以薰风(温暖的南风)与榴花(端午节的象征物)渲染出端午节的氛围,接着“用心妆点佳节”一句,巧妙地将秋海棠拟人化,赋予其匠心独运的装扮佳节的角色,展现出作者对秋海棠的喜爱与赞美。“何来小朵搀先放,袅娜轻盈无骨”两句,通过“搀先放”、“袅娜轻盈无骨”等词,生动描绘了秋海棠早于其他花卉开放的娇美姿态,以及其轻盈柔美的身姿,仿佛一位羞涩的少女,初绽芳华。“姿韵别。是绡泪粘花,裙绿皴成叶”三句,运用比喻手法,将秋海棠的花瓣比作绡泪,叶子比作绿裙,形象地展现了其独特的姿韵,赋予了花朵以情感和生命力。“助人凄切。只似笑如颦,尽堪肠断,那待九秋月”四句,通过“凄切”、“笑如颦”、“肠断”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秋海棠的怜惜之情,将其与人的悲欢离合相联系,营造了一种哀婉动人的意境。接下来,“娇一捻,粉晕嫩红双靥。檀心点点香洁”几句,进一步描绘了秋海棠的娇艳与香气,双靥(脸颊上的红晕)与檀心(花蕊的颜色)的对比,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也暗示了其内在的高洁品质。“生世不谐邻瘴地,薄命果然同妾。真误绝”三句,通过“生世不谐”、“薄命”等词,表达了作者对秋海棠命运的同情,将其与古代女子的命运相联系,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情感的丰富性。最后,“怎不赴东君,江左莺花牒。只愁抛撇。到苗女钗头,蛮娘鬓畔,幽恨共谁说”几句,以“东君”(春神)和“莺花牒”(春天的花鸟图谱)为喻,表达了对秋海棠不能在春天绽放的遗憾,同时“苗女钗头,蛮娘鬓畔”则暗示了其在少数民族中的独特地位,而“幽恨共谁说”则直接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整体而言,这首《摸鱼儿》通过对秋海棠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之美,更蕴含了作者对生命、命运、情感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猜您喜欢
点绛唇(其十三)
宋·向子諲
今日重阳,强挼青蕊聊开宴。我家几甸。试上连辉观。忆着酺池,古塔烟霄半。愁心远。情随云乱。肠断江城雁。
十四夜蔡世卿吴曰南枉集得梅字
明·杨瑞云
湖色宵从别署开,翩翩公子为春来。冰花溪上流寒月,风笛城头散落梅。万里烟云怜主客,中天灯火出楼台。关门总为游人待,行乐何妨五夜杯。
多丽·七夕游莲荡作
宋·葛立方
破波光如镜,三翼轻舟。对雨馀、重岩叠嶂,何妨影堕清流。望芙蕖、渺然如海,张云锦、掩映汀洲。出水奇姿,凌波艳态,眼看□叶弄新秋。恍疑是、金沙池内,玉井认峰头。花深处,田田叶.....
摘红英·春雨惜花
清·龚翔麟
春宵永。兰缸烬。绿窗忽讶花无影。衾嫌薄。眠难著。起拓蝉纱,腕酥先觉。窥苔径。香泥润。海棠未卜飘零甚。晓风恶。晴还莫。最怜冷了,秋千红索。
湘潭周家园牡丹(其二)
明·岑徵
旭日晴霞态倍妍,画堂西畔赤栏边。六宫粉黛群相妒,二月芳菲尔占先。锦绣漫劳文士笔,胭脂徒费画工钱。东皇最是相怜秘,异色名香不许传。
玲珑四犯·咏墨纱灯
清·李符
谁擘珊瑚,嵌几幅蝉纱,向玳梁挂。淡墨轻匀,笼住烛花红射。黯黯片镜无光,偏照出、粉妆姚冶。似朦胧、蟾彩凝烟,真有药娥飞下。更看面面花枝好,讶双蕖、乱开春夜。依稀四角悬针字,.....
满路花·夜抵江城,闻蜡梅香,同刘易台柬黄艾罨
明末清初·张夏
芦遮曲岸天,竹碎沙滩月。榜人乘夜渡、呼声捷。严寒堕指,百丈迎风折。星芒动金阙。送下栴檀,却随鼓角清越。常年于役,半刺怀磨减。何如茅屋卧、耑修业。暗麝飘来,此亦晨钟发。素交.....
浪淘沙·春望
清·沈榛
红萼吐林花。望断天涯。迟迟旭影转窗纱。莺唤梦魂惊睡起,宝髻初斜。拾翠倦乘车。苕递春赊。东风玉马响檐牙。无限幽怀谁可语,诉与韶华。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