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亭
写
怀
溪
头
常
拟
别
吟
窝
,
无
奈
衰
残
入
鬓
何
。
麟
凤
不
来
知
梦
改
,
莺
花
为
伴
觉
春
多
。
水
流
涧
底
空
鸣
瑟
,
风
到
松
梢
自
起
波
。
世
事
浮
云
古
如
此
,
观
澜
何
用
五
噫
歌
。
写景
抒情
怀古
春天
流水
风
哲理
思乡
山水
离别
赏析
这首《江亭写怀》由明代诗人李秉同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面对自然与世事的感慨。首句“溪头常拟别吟窝”,诗人似乎在溪边徘徊,心中常有离别的思绪,想要离开这吟诵之地,却难以割舍。接下来,“无奈衰残入鬓何”一句,表达了岁月流逝、年华老去的无奈与哀愁。“麟凤不来知梦改,莺花为伴觉春多。”这两句中,麟凤象征着理想与美好,但它们的缺席让诗人意识到梦境已变,唯有莺啼花开相伴,感受到春天的繁盛。接着,“水流涧底空鸣瑟,风到松梢自起波。”水声与风动,自然界的声响与波动,却无法触动诗人的心弦,仿佛是在诉说内心的孤寂与淡然。最后,“世事浮云古如此,观澜何用五噫歌。”诗人感叹世事如浮云般变幻莫测,历史长河中的个人情感显得微不足道。他提到“五噫歌”,是古代文人表达对时局不满的一种方式,而诗人认为,面对这样的世事变迁,吟唱古老的怨歌已经无济于事,展现出一种超脱与豁达的人生态度。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引,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理想破灭以及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其独特的生命哲学和审美情趣。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