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西
山
寺
莫
恨
兹
游
晚
,
秋
高
兴
更
清
。
云
深
山
寺
远
,
水
落
野
桥
横
。
路
入
湖
心
去
,
僧
来
谷
口
迎
。
仆
夫
携
酒
至
,
下
马
忽
闻
莺
。
写景
地点
秋天
抒情
山
写鸟
名胜
峨嵋山
湖面景色
自然
心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秋季游览西山寺的行程,充满了自然美景与宁静氛围的细腻描绘。首句“莫恨兹游晚,秋高兴更清”,诗人以一种豁达的态度开始,劝慰自己不必因出游时间稍晚而感到遗憾,因为秋天的兴致更加清新宜人。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独特感悟,以及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接着,“云深山寺远,水落野桥横”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绘,展现了旅途中的壮丽景色。山中云雾缭绕,远处的寺庙若隐若现,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而随着秋水的退去,原本隐蔽的小桥显露出来,横跨在潺潺流水中,增添了几分静谧与古朴。“路入湖心去,僧来谷口迎”则进一步渲染了旅程的神秘与温馨。诗人沿着蜿蜒的道路深入湖心,仿佛踏入了一个未知的世界;而当他们接近山谷出口时,僧人们早已等候在那里,以礼相迎,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佛教文化的礼仪之风,也增加了旅途的人文色彩。最后,“仆夫携酒至,下马忽闻莺”两句,将旅途的氛围推向了高潮。仆人带着美酒而来,让旅途更加惬意;而突然间听到黄莺的啼鸣,更是为这幅画面添上了生动的音符,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生机与和谐。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次充满自然美与人文关怀的秋季之旅,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对生活真谛的深刻体悟。
猜您喜欢
虎岩听竹
清·陈玉衡
虎岩名胜本天开,谁种琅玕引我来。为爱谈禅参玉版,却教送韵出花台。声疑风雨秋将半,梦到潇湘冷作回。惟有山僧饶雅趣,伴君洒落绝尘埃。
城南行
宋·刘攽
八月江湖秋水高,大堤夜坼声嘈嘈。前村农家失几户,近郭扁舟屯百艘。蛟龙蜿蜒水禽白,渡头老翁须雇直。城南百姓多为鱼,买鱼欲烹辄悽恻。
游王氏郭北山楼
明·宋登春
径草连村合,山楼带郭横。开尊招野客,倚树听流莺。露自花间滴,云从石上生。几回渔篴响,素月岭头明。
送僧之庐山
元末明初·梵琦
简寂观中甜苦笋,归宗寺里淡咸齑。庐山面目分明露,衲子身心特地迷。秋到树头黄叶落,夜深峰顶白猿啼。参禅若也求玄妙,十万流沙更在西。
小金山歌
清·爱新觉罗·弘历
滦江衮衮西北来,东将入海归溟渤。源远流长故逊岷,阴吸阳嘘或如浙。岷江浙江我适观,滦江此阅新秋寒。新秋不异前秋景,得近忘远逸兴遄。河有砥柱山有金,欲赴且止其意深。此间嵽嵲肖.....
同张赤涵游金山二首(其二)
明·李孙宸
早随老衲礼毗卢,还憩云房日未晡。僧饭每分施鸟粟,客床聊借落花铺。云归石洞龙时出,风过松林鹤自呼。閒汲中泠第一水,焚香煮茗课僧雏。
白鹭亭和人韵
宋·马之纯
一见斯亭喜可知,风来拂拂更清微。青山坐处天开画,白鹭飞时雪满矶。何必搜奇效康乐,正应得句似玄晖。最怜别浦潮生后,须有征帆万点归。
松下
明·汪礼约
宿昔探幽事,夷犹过草塘。薜衣秋去纫,华佩雨来香。石菌从儿供,溪莼问客将。閒云与沙鸟,一酌忘斜阳。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