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冢
行
郊
外
日
暖
春
溶
溶
,
十
里
不
断
人
相
从
。
填
填
车
马
上
坟
去
,
踏
尽
青
草
行
人
踪
。
松
柏
影
重
楸
叶
开
,
一
区
冢
舍
全
家
来
。
展
看
酹
酒
聚
头
哭
,
哭
尽
更
把
松
楸
栽
。
隔
溪
青
冢
高
巍
巍
,
塼
片
露
出
空
馀
碑
。
子
孙
因
官
往
南
北
,
温
暖
时
节
无
人
知
。
虚
有
官
阶
又
无
食
,
旧
日
松
楸
已
荆
棘
。
不
及
寻
常
百
姓
家
,
泉
中
却
得
儿
孙
力
。
休
休
休
,
有
子
莫
愿
为
公
侯
,
有
孙
莫
令
从
官
游
。
每
到
年
年
寒
食
节
,
尚
有
一
杯
羹
,
来
到
坟
上
头
。
悼亡
节庆
春景
情怀
春日哀思
山水场景
家族亲情
自然
乡土哀愁
感慨抒发
赏析
这首《青冢行》描绘了清明时节人们前往墓地祭扫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生死的深刻思考。诗中以“郊外日暖春溶溶”开篇,描绘了一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郊外景象,为后文的祭扫活动营造了温馨而庄重的氛围。接着,“填填车马上坟去,踏尽青草行人踪”,生动展现了人们纷纷前往墓地祭拜的场景,车马喧嚣,青草被踩踏出痕迹,体现了人们对逝者的深深怀念。“松柏影重楸叶开,一区冢舍全家来”,通过描写墓地周围的自然景观和祭扫的家庭成员,进一步渲染了祭扫的肃穆与亲情的温暖。展看酹酒聚头哭,哭尽更把松楸栽”,这一细节描绘了祭扫者们在墓前洒酒祭奠、痛哭流涕的场景,以及他们之后亲手栽种松树和楸树,寄托对逝者的哀思和希望,表现了中国人对祖先的敬仰和对生命的尊重。“隔溪青冢高巍巍,塼片露出空馀碑”,通过对比普通墓地与显赫墓地的不同,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感慨,以及对那些虽有官阶却生活困苦的官员后代的同情。最后,“虚有官阶又无食,旧日松楸已荆棘。不及寻常百姓家,泉中却得儿孙力”,强调了物质财富与精神传承之间的价值差异,鼓励人们珍惜平凡生活,重视家庭亲情。“休休休,有子莫愿为公侯,有孙莫令从官游。每到年年寒食节,尚有一杯羹,来到坟上头。”诗人以恳切的语气告诫世人,不必追求权贵地位,应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光,每年寒食节时,一杯羹便足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之情。这不仅是对逝者的缅怀,也是对当下生活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描绘清明祭扫的场景,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族、亲情和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