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满
夷
行
秀
才
赴
太
学
汉
唐
诸
儒
经
术
浅
,
事
业
不
及
文
章
多
。
六
经
意
义
失
原
本
,
次
第
疏
凿
成
江
河
。
圣
朝
群
公
尽
禹
力
,
注
海
一
导
横
流
波
。
渊
源
太
学
得
至
宝
,
洗
出
光
耀
犹
镌
磨
。
圣
贤
德
业
贵
简
易
,
一
气
自
在
生
中
和
。
针
医
马
蹄
凿
浑
沌
,
或
恐
纯
粹
成
雕
讹
。
君
方
茂
年
已
知
道
,
归
涉
浩
渺
登
嵯
峨
。
置
身
爵
禄
庆
赏
外
,
人
迹
断
处
逢
丘
轲
。
送别
读书
哲理
抒情
赞美
励志
赏析
这首诗《送满夷行秀才赴太学》由宋代诗人冯山所作,通过对汉唐诸儒经术与文章的对比,以及对圣朝群公治国理念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学问与道德修养的深刻见解。诗中首先提到汉唐诸儒的经术浅薄,事业不如文章流传广泛,暗示了文章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性。接着,通过“六经意义失原本,次第疏凿成江河”这一句,形象地描述了古代学者们在解读经典时可能存在的偏差,将原本的精义逐渐疏远,最终形成了一条条理论的河流。“圣朝群公尽禹力,注海一导横流波”则赞扬了圣朝群公治理国家的智慧,如同大禹治水一般,引导着社会的发展,避免了混乱和动荡。这里的“海”象征着国家的稳定与繁荣,“横流波”则比喻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渊源太学得至宝,洗出光耀犹镌磨”表达了对太学(古代最高学府)的赞誉,认为它能够得到最宝贵的学问,并且通过不断的磨砺,使学问更加璀璨夺目。这反映了作者对于教育和学术研究的重视。“圣贤德业贵简易,一气自在生中和”强调了圣贤的品德和事业在于其简单而自然的追求和谐,体现了道家哲学思想中的“无为而治”。“针医马蹄凿浑沌,或恐纯粹成雕讹”这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学问比作治疗疾病之针,将混沌未开的状态比作需要开凿的浑沌,警示人们在追求学问的过程中要保持纯粹,防止过度雕琢导致失去本真。最后,“君方茂年已知道,归涉浩渺登嵯峨。置身爵禄庆赏外,人迹断处逢丘轲”是对满夷行秀才的勉励,希望他能在壮年时期就明白并实践道义,面对广阔的世界和艰难的挑战,依然能坚守自我,不被世俗名利所束缚,如同丘轲(孔子的学生)一样,即使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也能找到心灵的归宿。整首诗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了对学问、道德、个人修养以及理想社会状态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真理和人性的追求与赞美。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赠林大理次崖(其一)
明·严嵩
廷尉平反力有馀,昼帘朱墨更忘劬。存疑遍示诸生录,传信新刊两寺书。
折槛行
唐·杜甫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娄公不语宋公语,尚忆先皇容直臣。
寄福建杜廉访使君
元·范梈
臬府群工表,言官百世公。君王资稷契,台阁起黄龚。吴越联闽服,蛮夷偃汉风。九州诸道右,一柱众流中。虎豹精神肃,豺狼道路通。青冥行劲锐,白日贯精忠。斧绣扬秋隼,泉阿达夜蛩。壶.....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