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梓
宪
巩
彦
辅
中
散
二
首
(
其
二
)
绣
衣
三
峡
始
归
来
,
孤
迹
青
天
道
上
回
。
牛
马
经
年
驰
使
檄
,
云
霓
终
日
望
行
台
。
鹓
鸿
去
势
看
千
里
,
桃
李
遗
芳
占
一
栽
。
都
邑
群
公
如
见
问
,
漳
滨
衰
病
已
难
材
。
写景
离别
抒情
赞颂
秋节
都邑
怀古
情感
边塞
山水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冯山所作的《送梓宪巩彦辅中散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中描绘了友人巩彦辅离开后,诗人冯山内心的感慨与不舍。首句“绣衣三峡始归来”,以“绣衣”象征友人的身份尊贵,暗示巩彦辅从三峡地区归来,而“始归来”则表达了对友人归来的欢迎与期待。接着,“孤迹青天道上回”一句,通过“孤迹”和“青天道”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友人独自前行的孤独身影,也寓意着友人追求理想的道路漫长而艰难。“牛马经年驰使檄,云霓终日望行台”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友人的辛勤工作比作牛马不息地奔走,以及日夜期盼上级或领导的关怀与支持,形象地描绘了友人在官场上的辛劳与期待。“鹓鸿去势看千里,桃李遗芳占一栽”中,“鹓鸿”常用来比喻高官显贵,此处指友人前程似锦,千里之遥皆可到达;“桃李遗芳”则借用了“桃李满天下”的典故,赞美友人虽离去,但其德行与才华如同桃李之花,永远留香人间。最后,“都邑群公如见问,漳滨衰病已难材”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祝福与担忧。即使友人远行,仍希望在都城的官员们能关心他的近况,而诗人自己因年老多病,已难以贡献更多力量。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对友人事业发展的关切之情。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