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
夏
逢
朝
客
浐
水
桃
李
熟
,
杜
曲
芙
蓉
老
。
九
天
休
沐
归
,
腰
玉
垂
杨
道
。
避
路
回
绮
罗
,
迎
风
嘶
騕
袅
。
岂
知
山
谷
中
,
日
日
吹
瑶
草
。
写景抒情
夏季写景
官宦生活
译文
浐水两岸桃李已成熟,杜曲的荷花凋零显老朽。
九天之上休假返回时,腰间佩戴美玉行走于垂柳道路。
路人回避,让开华服仕女,迎着风骏马嘶鸣声高亢。
可有人知在那山谷之中,每日都吹拂着珍贵的瑶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景,通过对自然界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浐水桃李熟,杜曲芙蓉老。" 这两句从具体的物象入手,展示了夏季的丰收景象。浐水是指河南西部的浐河流域,那里的桃子和李子已经成熟,而杜 curve 和曲中的芙蓉则显得古老,这些意象共同构建出一个生机勃勃、物产丰饶的画面。"九天休沐归,腰玉垂杨道。" 这两句则转向诗人自身经历,描述了诗人在外游历后归来的情景。“九天”这里可能指远离尘世的高处或寓意深远的意义,“休沐”意味着洗尘,象征着脱离尘俗;“腰玉垂杨道”则是对诗人归来时所经过道路旁边景色的描绘,这里的“腰玉”可能指的是佩玉,而“垂杨”则是柳树随风摇曳的样子,整体上呈现出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之意。"避路回绮罗,迎风嘶騕袅。" 这两句继续描写诗人归来后的情景。“避路”指的是为了避开尘嚣而选择的小径,“回绮罗”则是对诗人所穿衣物的华美描述;“迎风嘶騕袅”则是对自然界中声音和风景的描写,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亲近、和谐的关系。"岂知山谷中,日日吹瑶草。"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岂知”是一种反问词,意味着难以置信或不解其中玄机,“山谷中”指的是远离尘世、幽深静谧的地方;“日日吹瑶草”则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这里的“瑶草”可能指的是一种洁白如玉的草,整体上表达了一种超脱红尘、与自然合一的精神状态。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大自然美好景象的深情赞美。
于濆
42首
自号逸诗,晚唐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咸通二年(681年)举进士及第,仕终泗州判官。濆患当时诗人拘束声律而入轻浮,故作古风三十篇,以矫弊俗,自号逸诗,有《诗集》、《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猜您喜欢
程公辟留客开元饮(其一)
宋·方惟深
昼锦新坊路稍西,兴来携客就僧扉。樽前倒玉清无比,笔下铿金妙欲飞。篮舆直须乘月去,榜歌时听采菱归。流传白雪吴城满,顿觉炎歊一夕微。
淮上舟夜
清·邵咏
淮南雨晴夜,初夏似新秋。月色兼凉起,河声入梦流。艰难依蹇仆,飘泊信孤舟。应识回家日,惊心念旧游。
漓江舟中拨闷(其一)
明·韩雍
六月漓江上桂林,炎风暑雨思难禁。也知衰体宜调养,可奈君恩责望深。
渔洋先生招同门诸子雅集以五月卖松风人间本无价为韵得价字
清·何世璂
乌起星欲沈,尘飞月当下。凉飔挽不留,炎气纷相射。比来奉清言,卜昼仍继夜。仿佛长松里,万壑秋涛泻。风生两腋间,萧然不知夏。吹物岂无心,报琼讵论价。以此托心期,登仙比羽化。又.....
次欧阳少逸韵呈雪庭禅师(其二)
宋·丘葵
吟得秋声满院凉,不知六月有骄阳。禅心已是空诸相,无奈瓶花故故香。
夜归赋此以寄东田隐士
明·德祥
触热嫌寻访,闭门如路穷。手持东野集,思与何人同。候雨坐檐树,听蝉得晚风。因之过林叟,归步月明中。
热甚
宋·释居简
四壁除遮障,炎风似炽炉。汗随停扇滴,气逐漱冰苏。销暑露寒殿,归仁扇暍图。一杯槐叶冷,谁致锦屠苏。
共乐堂
宋·陈俊卿
共乐堂前花木深,登临当暑豁尘襟。红垂荔子千家熟,翠拥筼筜十亩阴。老退已寻居士服,清欢时伴醉翁吟。凭栏四望丰年稼,差慰平生忧国心。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