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读书
惜时
山水
田园
抒情
哲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病中人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深沉的哲理与淡淡的哀愁。首句“借书南北久忘贫”,借书南北,暗示了生活的漂泊与艰辛,但“久忘贫”三字,却透露出一种超脱于物质困苦之上的精神追求。读书可以使人忘记贫穷,这里的“贫”不仅指物质的匮乏,更包含了精神层面的贫瘠。通过借书阅读,主人公在知识的海洋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暂时忘记了现实的困境。次句“暖意虽回不记春”,“暖意”二字,既可理解为身体的温暖,也可解读为内心的慰藉或对美好事物的感知。然而,“不记春”则暗示了主人公虽然感受到了温暖,但并未完全摆脱内心的寒冷,春天的景象在他心中似乎已变得模糊不清。这或许象征着他在经历了生活的磨难后,对美好事物的记忆和感受都变得不再那么鲜明。第三句“勤埽松毛烹瓮雪”,“勤埽”表明了主人公在病中的忙碌,他可能在清理房间,也可能是在进行某种仪式性的行为,以保持内心的清洁与纯净。“松毛”和“瓮雪”则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代表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后者则是寒冷与孤独的象征。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即使在病痛中,他也渴望与自然界的美好相连接,寻找心灵的慰藉。最后一句“此生端合是诗人”,是对前文情感的总结。尽管生活充满艰辛,尽管身体遭受病痛,但主人公依然坚信自己的一生应当如同诗人一般,以文字和心灵去探索、去感悟、去表达生命的意义。这句话充满了对文学与艺术的热爱,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体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乐观。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展现了病中人复杂而深刻的心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猜您喜欢

悯农二首(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怀刘京叔
元·曹之谦
奕世金兰契,于今只有君。英才殊落落,馀子漫纷纷。一别几春草,相思空暮云。何时展良觌,把酒共论文。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