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
夏
走
笔
和
湘
灵
旖
旎
薰
风
柳
乍
醒
,
榴
花
刺
眼
媚
遥
汀
。
傍
人
桐
树
枝
枝
绿
,
出
水
荷
钱
叶
叶
青
。
陇
外
乔
桑
飞
雊
雉
,
阶
前
茂
草
隐
新
萤
。
春
从
杜
宇
声
中
去
,
空
翠
浓
阴
又
满
庭
。
写景
夏天
山水
咏物
抒情
赞美
写花
榴花
写风
春去夏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的自然风光,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夏特有的景致。首句“旖旎薰风柳乍醒”,以“旖旎”形容轻柔的春风,使沉睡的柳树苏醒过来,生动地展现了初夏的温暖与生机。接下来,“榴花刺眼媚遥汀”,榴花鲜艳夺目,仿佛在远处的汀洲上微笑,为画面增添了一抹热烈的色彩。“傍人桐树枝枝绿,出水荷钱叶叶青”两句,通过对比桐树的绿叶与出水荷叶的青色,进一步渲染了初夏的清新与生机。桐树的枝叶繁茂,荷叶则在水中轻轻摇曳,一动一静之间,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陇外乔桑飞雊雉,阶前茂草隐新萤”描绘了更广阔的自然景象。远处的高大桑树上,雉鸡在欢快地啼叫;近处的台阶前,茂密的草丛中隐藏着新生的萤火虫。这些细节的描写,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内容,也增加了诗的意境深度。最后,“春从杜宇声中去,空翠浓阴又满庭”两句,以杜鹃鸟的叫声象征春天的离去,而“空翠浓阴又满庭”则预示着夏天的到来。翠绿的浓荫覆盖庭院,预示着新的生命力即将在这个季节里蓬勃生长。整首诗通过对初夏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由春入夏的过渡过程,以及其中蕴含的生命力与美好。诗人以清新脱俗的笔触,将自然之美与内心情感巧妙融合,使得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初夏的独特魅力。
猜您喜欢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公事后禁门三首(其一)
明·蔡羽
龙輴金铺丽,蜚廉贝阙县。燕藏朱户网,花隔绮疏烟。刻漏虚银箭,宫槐积翠钱。瑶台夜夜月,不复妒婵娟。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