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
重阳节
写景
秋节
写花
菊花
情感
思乡
忧民

赏析

这首元代诗人何失的《绝句》,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生活场景,寓含着深刻的哲理。首句“出门何路觅亡羊”,开门见山,以一个生活中的常见情景——寻找丢失的羊,引出主题。诗人似乎在自问: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究竟在追寻什么?这既是对自己,也是对读者的一种叩问,引发深思。次句“日日红尘枉了忙”,紧承上句,揭示了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往往迷失方向,徒劳无功。这里的“红尘”既指现实世界的喧嚣与繁忙,也暗喻人生的虚幻与短暂。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和批判。第三句“唤杀东斋赵夫子”,转而以一种戏谑的口吻,将话题引入到特定的人物和情境之中。这里,“东斋赵夫子”可能是指某个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人物,也可能是一种象征,代表了某种理想或追求。诗人通过“唤杀”的夸张表达,强调了对这位人物的渴望和敬仰,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现实中的孤独与挣扎。最后一句“不来看菊过重阳”,以重阳节赏菊这一传统习俗为背景,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重阳节赏菊在中国文化中寓意着高洁、长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在诗人看来,即使是在这样一个充满诗意的日子里,人们仍然未能达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错过了真正的美好。这句话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当下社会现象的感慨,也寄托了他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综观全诗,何失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人在追求与迷失之间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无奈。这首《绝句》不仅具有艺术上的美感,更蕴含着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洞察,值得细细品味与思考。

何失

24首
有才气,工诗文。顺帝至正间,公卿交荐,以亲老辞。为揭傒斯、虞集所推重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