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闺怨
情感
写心

赏析

这首诗《方镜二首(其二)》以女性视角,巧妙地运用比喻与象征,探讨了镜像与内心世界的深刻关系。“十八事舅姑,机杼任蓬首。” 开篇即以“十八事舅姑”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家庭中的辛劳与责任,她不仅要照顾长辈,还要操持家务,生活繁忙而琐碎。“机杼任蓬首”则形象地表现了她因忙碌而忽视了个人形象,头发蓬乱的状态,反映了她生活的不易和牺牲。“照面不照心,照心妾不丑。” 这两句是全诗的核心,通过对比镜中之像与内心世界,揭示了镜像的局限性以及内心真实的重要性。镜只能映照外在的面容,却无法洞察内心的美丑。女子认为,即使镜中显现的是蓬乱的发丝,但只要内心纯净美好,就不必为外貌所困扰。这不仅是对美的重新定义,也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强调了内在品质与精神世界的珍贵。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深入探讨了镜像与内心的关系,表达了对女性独立思考和自我价值的尊重,展现了元代文学中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独特洞察。

何失

24首
有才气,工诗文。顺帝至正间,公卿交荐,以亲老辞。为揭傒斯、虞集所推重

猜您喜欢

安公子(其二)
宋·柳永
梦觉清宵半。悄然屈指听银箭。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从卧来、展转千馀遍。任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堪恨还堪叹。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宫怨
唐·司马扎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春归怨·越调
宋·周端臣
问春为谁来、为谁去,匆匆太速。流水落花,夕阳芳草,此恨年年相触。细履名园,闲看嘉树,蔼翠阴成簇。争知也被韶华,换却诗人鬓边绿。小花深院静,旋引清尊,自歌新曲。燕子不归来,.....
夜游宫(其二)宫词
宋·陆游
独夜寒侵翠被。奈幽梦、不成还起。欲写新愁泪溅纸。忆承恩,叹馀生,今至此。蔌蔌灯花坠。问此际、报人何事。咫尺长门过万里。恨君心,似危栏,难久倚。
菩萨蛮·再见
明末清初·沈谦
相携斗草藏春洞。垂髫覆额眉痕重。惯会发娇嗔。自轮翻打人。玉栏今再见。熟面如生面。低唤小时名。回身不肯应。
金陵绝句(其三)
清·徐梓
秦淮水榭入新凉,两岸笙歌夜未央。翻笑鸣机劳巷绩,输侬当户理新妆。
丑奴儿·春情
清·沈榛
芳菲落尽春将暮,片片飞红。穿透帘栊。几度莺声向晓风。雕栏徒倚情无极,睡眼朦胧。暗锁眉峰。撩乱晴丝拂槛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