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王
坟
大
树
无
枝
向
北
风
,
千
年
遗
恨
泣
英
雄
。
班
师
诏
已
成
三
殿
,
射
虏
书
犹
说
两
宫
。
每
忆
上
方
谁
请
剑
,
空
嗟
高
庙
自
藏
弓
。
栖
霞
岭
上
今
回
首
,
不
见
诸
陵
白
雾
中
。
悼亡
历史怀古
写景
地点
战争
抒情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启所作的《岳王坟》,以岳飞的事迹为背景,表达了对这位抗金英雄的敬仰与哀悼之情。首句“大树无枝向北风”,形象地描绘了岳飞虽死犹屹立不倒的精神,象征其坚韧不屈的灵魂。"千年遗恨泣英雄"直接抒发了对岳飞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接下来的两句,“班师诏已成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宫”,通过对比,暗示了岳飞的悲剧命运,即使有收复失地的决心,也无法改变朝廷的妥协。“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暗指朝廷无人再有岳飞那样的英勇和忠诚,令人感叹。最后,“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雾中”,诗人站在岳王坟前,回首历史,只见陵墓被白雾笼罩,表达了对英雄身后凄凉景象的感慨,以及对岳飞英魂的深深怀念。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岳飞事迹的描绘,展现了对英雄的崇敬和对历史的反思。
高启
921首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