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
池
阳
咏
雪
次
东
坡
诗
韵
二
首
(
其
二
)
寒
林
白
尽
晚
归
鸦
,
路
有
饥
寒
尚
役
车
。
可
惜
细
非
荞
麦
面
,
更
怜
朵
似
木
棉
花
。
有
秋
定
自
占
来
岁
,
公
道
何
曾
隔
一
家
。
檐
下
穷
黎
思
曝
背
,
愿
为
千
丈
拨
云
叉
。
抒情
民生
农事
思念
愿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雪景下的农村生活,充满了深沉的意境与人文关怀。首句“寒林白尽晚归鸦”,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冬日黄昏时分,白雪覆盖的树林中乌鸦归巢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接着,“路有饥寒尚役车”一句,将视线转向道路,揭示了在这样严寒的季节里,仍有劳作之人奔波于路上,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与坚韧。“可惜细非荞麦面,更怜朵似木棉花”两句,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雪花形态的赞美。雪花虽细小,却与荞麦面相似,展现出雪花的美丽;同时,又将其比作木棉花朵,进一步强调了雪花的洁白与优雅。这种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有秋定自占来岁,公道何曾隔一家”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公平正义的向往。诗句暗示了秋天的丰收预示着来年的丰饶,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公正的期待,认为无论贫富,都应享有公平对待。最后,“檐下穷黎思曝背,愿为千丈拨云叉”两句,诗人将目光投向了贫困的农民,表达了对他们生活的同情与关切。希望他们能在阳光下晒暖,过上更好的生活,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冬日雪景的描绘,以及对农村生活、自然规律和社会公正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弱势群体的深切关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猜您喜欢
越女词五首(其四)
唐·李白
东阳素足女,会稽素舸郎。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后宫词
明·姚光虞
珠箔罗帏梦不成,起来花底听残更。多情祇有长门月,夜夜瑶阶伴影行。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力穑吟
宋·邵雍
春时耕种,夏时耘耨。秋时收治,冬时用受。雨露不愆,既苗既秀。水旱为灾,尚罹其咎。
国风·邶风·柏舟
先秦·诗经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
念奴娇
宋·程垓
秋风秋雨,正黄昏、供断一窗愁绝。带减衣宽谁念我,难忍重城离别。转枕褰帷,挑灯整被,总是相思切。知他别后,负人多少风月。不是怨极愁浓,只愁重见了,相思难说。料得新来魂梦里,.....
团扇郎
明·李攀龙
白团扇。明月入君怀,清光满流盼。霜雪散炎天,是侬歌始变。合欢自一时,秋风欢不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