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行
望
孔
城
村
山
村
景
佳
绝
,
揽
辔
为
迟
迟
。
矮
矮
隐
茅
屋
,
高
高
出
酒
旗
。
枝
风
非
杨
柳
,
树
雪
是
棠
梨
。
驴
背
人
遥
羡
,
村
中
自
不
知
。
写景
地点
写山
山水
田园
咏物
酒旗
情感
遥羡
村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山间,偶然望见远处村庄的景象,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宁静与美好。首句“山村景佳绝”,开门见山地赞美了所见之景的绝美,引人入胜。接着“揽辔为迟迟”,写出了诗人因被美景吸引而放慢了脚步,流露出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矮矮隐茅屋,高高出酒旗”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村庄的朴素与热闹。矮矮的茅屋隐于山野之中,而高高飘扬的酒旗则在远处显眼,既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简朴,又暗示了村中可能有的小酒肆或小店,增添了生活气息。“枝风非杨柳,树雪是棠梨”两句,通过具体的自然现象,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枝头的风并非来自杨柳,而是吹动着棠梨树上的雪花,这一细节不仅表现了季节的变换,也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特定植物联系起来,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最后,“驴背人遥羡,村中自不知”两句,以旁观者的视角,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骑驴远行的人或许正羡慕着前方村庄的宁静与和谐,而村中的人们却对此浑然不觉,沉浸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这种对比,既体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也蕴含了一种对当下生活的反思。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行途中偶遇村庄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幽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乡村生活,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
猜您喜欢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青鸟泉
唐·张乔
祗此沉仙翼,瑶池似不遥。有声悬翠壁,无势下丹霄。净濑烟霞古,寒原草木凋。山河几更变,幽咽到唐朝。
柴关岭
清·祝德麟
水怒云愁鸟语欢,柴关立马望中宽。诸峰脚底小于豆,身在半天风雨寒。
暮秋由一面山之金州长甸铺作(其六)
清·多隆阿
闻鸡复命驾,早渡碧流河。再行三五里,村小枕山阿。桥横东西涧,场筑南北坡。老农呼岁歉,害稼暑雨多。适逢三叉路,未敢率尔过。停车子细问,周行亦不讹。在原碾白草,踰岭陟翠螺。牧.....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
宋·苏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学刘公干体诗五首(其五)
南北朝·鲍照
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光。北园有细草,当昼正含霜。乖荣顿如此,何用独芬芳。抽琴为尔歌,弦断不成章。
东堂即事
宋·张耒
东堂岁晚直穷寂,落叶寒蔬风雨馀。下里数家同井臼,荒山十里半榛芜。夜霜摧菊房俱敛,晴日薰梅气欲苏。谁似樊山偏得意,倚天紫翠照空虚。
观祝孝友画卷为赋六言一绝复以其句为题作五言四咏(其五)
宋·朱熹
茅屋无烟火,溪桥绝往还。山翁独乘兴,飘洒一襟寒。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