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

写景
抒情
山水
怀古
冒险
危机

译文

急忙整理夜晚的衣物,渡过江河再上陆地。
前方的道路依然漫长,约定的时间已经紧迫。
呼唤随从准备出发,挥鞭策马转向树林和山麓。
乌云笼罩山巅,大雨即将落在山腰。
雷声震耳欲聋,闪电照亮眼前。
不敢细看野兽踪迹,只想尽快赶路。
虔诚之心如同斋戒,身体湿透如浴后洗礼。
万物发出愤怒的呼啸,泉水如瀑布般暗流涌动。
担心走过危险桥梁会跌倒,忧虑陡坡行车会翻覆。
问我为何如此紧张,只因先前微薄的俸禄。
现在才明白人间世事,官职如同束缚的绳索。
在家时多么安心,春梦在枕头边熟睡。
接近目的地的道路渐渐清晰,官员们相继前来迎接。
清晨雨过天晴,心中安宁,林梢初现朝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使者的旅途经历,时间设定在一个春夜,作者在渡过新淦江后继续他的陆路之行,最终抵达黄檗馆。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首先,"草草理夜装,涉江又登陆"两句表明使者在夜幕降临时匆忙整顿行囊,迅速渡过河流,再次踏上陆地。这里通过动作传达了使者的紧迫感和旅行的艰辛。接着,"望路殊未穷,指期今已促"两句则透露了使者对时间的焦虑,心中有着明确的期限,行程紧张。诗人在夜色中行进,通过"传呼戒徒御,振辔转林麓"这两句描绘出侍从和马匹的声音,使得读者仿佛能听到那个雨夜中的动静。接下来的"阴云拥嵓端,霔雨当山腹。震雷如在耳,飞电来照目"四句,是对风雨交加景象的生动描绘,通过对天气变化的细致观察,诗人传达了大自然的力量和自己的微小。然而,即便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诗人仍旧保持着警觉和坚韧,表现为"兽迹不敢窥,马蹄唯务速。虔心若斋礼,濡体如沐浴"。这些句子展现了使者在逆境中的品格与毅力。诗人通过"万窍相怒号,百泉暗奔瀑。危梁虑足跌,峻坂忧车覆"这几句强调了旅途的艰难险阻和个人的无助感,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生命安全的关切。在"问我何以然,前日受微禄"中,诗人反思自己为何处于这样的境地,这里暗含着一种宿命论或因果观念,即自己的遭遇可能与过去的行为有关。紧接着的"转知人代事,缨组乃徽束"两句则表明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认识,以及对历史传承和文化符号的尊重。在最后几句中,通过"向若家居时,安枕春梦熟。遵途稍已近,候吏来相续",诗人回忆起平静的家庭生活,对比之下现实中的旅行显得更加辛苦和孤独。但随着旅程接近尾声,一种期待和希望也在心中萌生。整首诗通过对风雨、山川等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展现了诗人在逆境中的坚韧不拔,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历史文化传承的尊重。

权德舆

388首
权德舆(759年—818年),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少有才气,未冠时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唐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次知贡举。唐宪宗时,累迁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后坐事罢相,历任东都留守东都。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元和十三年(818年)去世,年六十。追赠左仆射,谥号“文”。权德舆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后徙居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