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
旱
三
首
(
其
一
)
骄
阳
方
施
行
,
秋
节
已
树
立
。
田
苗
在
膏
肓
,
何
道
可
副
急
。
云
雷
不
成
雨
,
成
雨
初
不
湿
。
咄
咄
逼
中
秋
,
为
霖
恐
无
及
。
秋天写景
田园忧思
咏节令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所作的《咏旱三首》中的第一首,主要描绘了夏季酷暑干旱,秋季即将来临但农田仍亟需雨水的情况。诗人以"骄阳方施行"开篇,形象地刻画出烈日炎炎的夏日景象,紧接着"秋节已树立"则暗示着时间紧迫,秋天的到来本应带来雨水,然而"田苗在膏肓",意味着作物因干旱而濒临枯死,亟待解救。诗人运用"何道可副急"表达对解决旱情的急切期盼,然而"云雷不成雨,成雨初不湿"又揭示出天空中虽有云雷预示可能下雨,但实际降雨效果微弱,无法缓解旱情。最后两句"咄咄逼中秋,为霖恐无及"更是加重了紧迫感,仿佛秋天的脚步逼近,而及时的甘霖却还未到来,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秋季可能仍是干旱的深深忧虑。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强烈的感情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对自然现象的深刻观察,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
曾几
614首
曾几(1085--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其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作诗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自号茶山居士。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