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

(

)

友情
怀古
思乡
抒情
写景
写山
怀人
忧民
骨肉亲情

赏析

此诗《骆郑二君子见访赋绝句(其一)》由元末明初诗人戴良所作,通过对两位君子来访的描绘,展现了深厚的人情与友情之重。首句“客路谁为骨肉亲”,以客居他乡的旅人自比,感叹在异乡中,真正能称得上骨肉至亲的人实属罕见。这里的“骨肉亲”不仅指血缘关系的亲人,更蕴含了在艰难时刻能够相互扶持、情感相通的挚友之意。次句“两君邂逅结比邻”,描述了两位君子偶然相遇,却因志趣相投而成为邻居,这种不期而遇的缘分显得尤为珍贵。通过“邂逅”和“结比邻”的描绘,凸显了友情的难得与珍贵。第三句“相交自可到头白”,表达了诗人对真挚友谊的向往与期待。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能够找到一位可以相伴到老的朋友,是何等的幸运与美好。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于长久深厚友谊的珍视与憧憬。最后一句“世乱还家有几人”,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诗人感慨在乱世之中,能够平安回到家乡的人寥寥无几。这句话既是对当时社会动荡的反思,也是对能够拥有稳定生活、家庭团聚的渴望与珍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友情、安定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在元末明初这一动荡的历史时期,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真挚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和平稳定的深切期盼。

戴良

310首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猜您喜欢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次韵郑盱眙见寄并简其甥刘君
宋·陆游
衣上空嗟京洛尘,故交半作白头新。众中初得见吾子,东观已疑无若人。仗马极知非久斥,沙鸥要是孰能驯。两章英妙同时到,赵壹囊中却未贫。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