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
怀古抒情
人生哲理
咏物写景
节令七夕
怀旧忆往
自述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弘诲在自己六十岁生日时所作,以自述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回顾与感慨。首联“银鱼久向碧山焚,蕉鹿沉吟未易分”,以“银鱼”和“蕉鹿”为喻,暗示自己的人生经历如同历史长河中的微小银鱼,或是梦境中的蕉鹿,难以分辨真实与虚幻,流露出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深思。颔联“弧矢四方曾有志,鼎钟六秩尚无闻”,诗人回顾自己年轻时的雄心壮志,如同箭矢射向四方,但到了六十岁,即“六秩”,却发现这些志向并未得到社会的认可或实现,表达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颈联“行藏谩拟从詹卜,懒拙惟应守召园”,“詹卜”和“召园”分别引用了《周易》中的典故,意指人生的规划与选择。诗人自嘲自己试图按照某种既定的路径生活,但最终发现只能顺应自己的懒惰与拙笨,选择了一种更为随性的生活方式。尾联“每忆向来河鼓夕,几回却巧谢天孙”,“河鼓夕”指的是牛郎织女相会的传说,而“天孙”则是织女的别称。诗人回忆起过去与美好时光的相遇,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同时也暗含了对命运安排的无奈与感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自省,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反思,以及在面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命运之间矛盾时的复杂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