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秋
后
二
夜
独
坐
不
须
把
酒
问
青
天
,
秋
色
平
分
恨
稍
偏
。
已
觉
初
昏
星
渐
密
,
难
教
既
望
月
长
圆
。
诗
中
蟋
蟀
依
床
下
,
江
上
芙
蓉
到
槛
前
。
更
有
桂
花
香
可
挹
,
虚
堂
独
坐
未
成
眠
。
写景抒情
秋景
咏物言志
桂花赞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过后二夜的独坐之感,充满了深沉的秋意与淡淡的哀愁。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首联“不须把酒问青天,秋色平分恨稍偏”,开篇即点明心境,似乎在说无需借酒浇愁,因为秋天的景色本身就蕴含着几分哀愁。这里的“平分”二字,既指秋色均匀地铺展,也暗含了情感的微妙变化,仿佛是秋天的色彩加重了心中的愁绪。颔联“已觉初昏星渐密,难教既望月长圆”,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随着天色渐暗,星星开始密集,月亮虽未完全亏缺,但“长圆”的描述中透露出一丝遗憾和无奈。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变化,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颈联“诗中蟋蟀依床下,江上芙蓉到槛前”,转而描写室内与室外的景物。蟋蟀的鸣叫与窗外的芙蓉花,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角度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更迭和生命的循环。室内与室外的对比,或许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外界环境的喧嚣,或是对过去与未来的思考。尾联“更有桂花香可挹,虚堂独坐未成眠”,以桂花的香气作为收束,不仅为诗歌增添了一抹温馨的气息,也暗示了诗人虽然独自一人,但内心并未完全陷入孤独。桂花的香气可以“挹”,意味着诗人愿意沉浸在这份自然的馈赠之中,享受片刻的宁静与自我反思。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面对中秋后夜晚的独特感受,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内心世界深处的探索。
猜您喜欢
早秋夜作
唐·韦庄
翠簟初清暑半销,撇帘松韵送轻飙。莎庭露永琴书润,山郭月明砧杵遥。傍砌绿苔鸣蟋蟀,绕檐红树织蟏蛸。不须更作悲秋赋,王粲辞家鬓已凋。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晚行舍后
宋·陆游
略彴东边一径深,杖藜行饭当登临。稷山并海出遥碧,禹穴生云成暮阴。残岁自兴游子感,少年谁解老人心。归来灯火参差夜,倦倚胡床续短吟。
大醉归南禅弄影月下有作
宋·陆游
昔我变姓名,钓鱼散花洲。有船不用楫,江急听自流。即今客锦城,醉过百花楼。天风吹笋舆,快若凌空游。月露浩无际,指点隘九州。君看尘土中,颇有此乐不。题诗碧玉简,飞仙相答酬。酒.....
幽栖
明·顾猷
四十为渔长水西,汀兰沙鸟共幽栖。雨馀篱落经蛛网,风静檐牙上燕泥。欲醉且图元亮酒,长贫一任少陵妻。苔矶倦倚还持钓,莫管柴门日色低。
迓张宰
宋·许棐
倦骨畏寒如畏虎,可曾一步出柴扉。因迎令尹西郊外,折得梅花满把归。
广陵杂咏(其二)
清·吴山
一榻残书兼旅思,半窗镫火与疏钟。静看六代江南志,坐尽维扬夜雨浓。
荅从弟幼成过西园见赠
唐·李白
一身自潇洒,万物何嚣諠。拙薄谢明时,栖闲归故园。二季过旧壑,四邻驰华轩。衣剑照松宇,宾徒光石门。山童荐珍果,野老开芳樽。上陈樵渔事,下叙农圃言。昨来荷花满,今见兰苕繁。一.....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