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岩
尘
土
寰
中
有
底
忙
,
禅
扉
咫
尺
自
清
凉
。
云
深
古
洞
苔
生
井
,
露
冷
疏
林
月
满
廊
。
紫
玉
丛
开
金
色
相
,
水
晶
檐
动
白
毫
光
。
凭
谁
捲
取
天
潢
雪
,
好
把
杨
枝
洒
下
方
。
写景
山水
秋季
月光
颜色
使用水晶意象
赏析
这首元代诗人陈镒的《三岩》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山中景象。首句"尘土寰中有底忙"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超脱态度,暗示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禅扉咫尺自清凉"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禅意,即使身在近处的禅门,也能感受到心灵的清凉。接下来的两句"云深古洞苔生井,露冷疏林月满廊"通过描绘深山古洞中的幽静和月光洒满廊道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静谧氛围。"紫玉丛开金色相,水晶檐动白毫光"则运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洞中植物的华美和檐角在月光下闪烁的晶莹,增添了神秘色彩。最后两句"凭谁捲取天潢雪,好把杨枝洒下方"以想象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想要借助某种力量(如天潢之雪)来净化世间,用杨枝洒下清凉,寓意着传播智慧与慈悲,体现了诗人高尚的理想追求。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禅修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猜您喜欢
波光亭
宋·王庭圭
绕亭春水縠纹生,拍岸风微镜面平。日破浪花摇柱础,影浮山翠落檐楹。鱼跳莲叶东西动,月涌金盆表里明。夜久光凝收绿净,冷涵星汉逼人清。
纵笔三首(其二)
宋·苏轼
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第四桥二首(其一)
宋·萧立之
黄帽牵船客自摇,水花压岸送归潮。晚风忽断疏蓬雨,秋在烟波第四桥。
瘐岭张文献公祠联
清·徐琪
金鉴著千秋,经济文章,江上清风留梓里;丹梯通百尺,山川人物,天涯芳讯领梅花。
游南岳
唐·张乔
入岩仙境清,行尽复重行。若得闲无事,长来寄此生。涧松闲易老,笼烛晚生明。一宿泉声里,思乡梦不成。
如梦令·同张竺荪农部泛舟游惠山
清末近现代初·胡薇元
桂桨曼回云锁。藕腕黏云朵。汲取惠山泉,埽叶徐烹槐火。钗亸。钗亸。塔外垂杨仙舸。
开化八景诗(其八)银渚月出
清·黄辉
新月涓涓影尚孤,渐移天际倩谁扶。片轮碾破秋千顷,永夜虚悬玉一壶。映渚易求丹桂种,沉波难觅水晶图。姮娥似念诗怀润,赠我清光满五湖。
寄子坦
宋·陆游
目断西陵细霭中,津亭想汝系孤篷。颇忧昨暮云吞日,犹幸今朝雨压风。就食亦知难恋恋,挂帆终恨太匆匆。寒沙不是无来雁,频寄书归问老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