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地点
春天
思乡
回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渡过分水关时所见的春日景象,充满了生机与希望。首句“半连楚越半瓯闽”,以楚越和瓯闽两地的连接,展现了广阔的空间感,暗示着旅途的遥远与壮阔。楚越与瓯闽,分别代表了长江流域与福建地区,两地相接,既展现了地理的辽阔,也预示着旅程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次句“地暖春明花渐新”,点明了时节与环境特征。温暖的土地上,春天的阳光明媚,花朵在春风中逐渐绽放,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的“春明”不仅指自然界的春光明媚,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明朗与愉悦。第三句“路入白云馀几许”,描绘了旅途中穿行于云雾缭绕的山间小径的情景。云雾缭绕,既增添了旅途的神秘感,也象征着人生的不确定性和探索的未知。这一句通过“白云”这一意象,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相结合,给人以深思。最后一句“到家犹得及清明”,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到达目的地的期待与喜悦。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与扫墓、踏青等活动相关联,象征着对过去的缅怀与对未来的展望。这句话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家庭的思念之情,也寄托了对生活美好未来的憧憬。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