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怀
边塞
励志
亲情
战争
抒情

赏析

这首诗由晚清名臣左宗棠所作,名为《题疏勒望云图》。诗中描绘了一位将领在边疆征战,思念家乡和母亲的情景,展现了其忠诚与孝顺之间的矛盾与挣扎。诗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的壮志与决心:“男儿有志在四方,欲求亲显须名扬。”他立志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实现个人的名声显赫,也要让家人因他的成就而自豪。接着,“自来尽忠难尽孝”一句,揭示了军人生涯与家庭责任之间的冲突,尤其是远离家乡、无法尽孝的痛苦。“提戎自少贫且贱,学书不成去学剑。”描述了主人公从小贫苦,自学成才的过程,他选择了武艺而非文墨,体现了对军事才能的追求。接下来,“膂力刚强原过人,手挽乌号长独擅。”赞扬了他的勇猛和独当一面的能力。“适值潢池盗弄兵,东南半壁烽烟横。”点明了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背景,即面对内乱外患的严峻局势。他“我时陈师扫群丑,三千貔虎屯长营。”展现了在战场上英勇作战的形象。“提戎牵裾别慈母,誓志从戎来江右。”描述了主人公离开家乡,告别母亲,投身军旅的故事。接下来,“隶我军籍随我征,勇气百倍无与偶。”强调了他在军队中的英勇表现。“浙闽东粤及秦中,转战所向皆有功。”进一步展示了他在不同战场上的卓越贡献。“戎马驰驱度西陇,勋名懋著何英雄。”赞美了他在边疆的英勇事迹。“嗣后回酋肆猖獗,我复出关持节钺。”说明了后续的战斗,主人公再次出征,展现了他的忠诚与勇敢。“提戎敌忾效前驱,马蹄蹴破天山雪。”描绘了他在极端环境下的英勇行为。“万里遄征久未归,远羁疏勒隔庭闱。”表达了主人公长期在外,与家人分离的痛苦。“登亭南望一翘首,多情时逐白云飞。”展现了他对家乡和母亲的深切思念。“云弥高兮不可步,亲舍迢遥渺何处?”抒发了对远方家人的思念之情。“边塞秋风匝地寒,吹起心旌无定住。”表达了身处边塞的孤独与寒冷。“迩年捧檄来闽疆,絮养犹然憾未遑。”描述了主人公后来回到福建,仍然心系国家与家庭。“同是异乡空陟屺,此怀绵邈长更长。”表达了对异乡生活的无奈与思念。“嗟呼举世趋薄俗,每以途人视骨肉。”批评了社会上对亲情的淡漠。“提戎雅有至性存,尚有一言为尔勖。”赞扬了主人公的高尚品德,并给予了勉励。最后,“我今解组老归田,不忘魏阙心犹悬。”表达了主人公即将退休,但仍心系国家。“海防善后事孔急,将士还须猛着鞭。”强调了海防的重要性,呼吁将士们继续努力。“提戎素来禀慈训,身受君恩逾感奋。”回顾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以及对君主的感激之情。“终当移孝作忠臣,为我国家扶厄运。”表达了主人公将孝道转化为忠心,为国家效力的决心。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国家的忠诚,也有对家庭的深情,展现了左宗棠作为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复杂内心世界。

左宗棠

86首
汉族,一字朴存,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乡试中举,虽此后在会试中屡试不第,但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由幕友而起,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运动,镇压捻军,平定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推动新疆建省。中法战争时,自请赴福建督师,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并入祀昭忠祠、贤良祠。著有《楚军营制》《朴存阁农书》等,其奏稿、文牍等辑为《左文襄公全集》,后人又辑有《全集》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悯农二首(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钱清夜渡
宋·陆游
轻舟夜绝江,天阔星磊磊。地势下东南,壮哉水所汇。月出半天赤,转盼离巨海。清晖流玉宇,草木尽光彩。男子志功名,徒死不容悔。坐思黄河上,横戈被重铠。晚途虽益困,此志顾常在。一.....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折槛行
唐·杜甫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娄公不语宋公语,尚忆先皇容直臣。